運動心跳率減肥多少有效?想靠運動減肥並不只是動得越久越好,運動時的心跳率才是關鍵指標。維持有效運動心跳率能幫你燃脂、提升心肺功能,同時避免過度運動造成的風險。究竟減肥運動心跳率多少才有效?運動心跳率計算公式怎樣計算?運動心率不能超過多少?運動心跳率過高會有什麼問題?以下為大家一一解答。
1
運動心跳率是什麼?

運動心跳率(Exercise Heart Rate)是指你在運動過程中,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BPM,beats per minute)。它是衡量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能直接反映你身體所承受的負荷。若心率過低,運動雖輕鬆,但燃脂效率有限;若心率過高,雖然消耗量驟升,但同時心臟承受的壓力亦會倍增。
2
運動時的正常心跳率範圍

一般成年人在日常輕量活動(如散步、家務)時,心跳率約為100–120 BPM;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輕鬆慢跑)會提升至最大心跳率的50–70%;高強度訓練(如間歇跑、跳HIIT)則可達到70–85% 最大心跳率。這個百分比區間,能幫助你判斷當前運動的強度是否合適。
3
最大心跳率(MHR)是甚麼?

最大心跳率(Max Heart Rate,MHR)是指在極限運動下,心臟於一分鐘內可達到的最高跳動次數。它並不是要你努力「衝上去」的目標,而是一條安全上限線,用來計算各種運動強度區間。例如,若運動時心跳率經常接近或超過MHR,長遠來看會增加心血管系統的負擔。
4
最大心跳率(MHR) 計算方式

最常用的計算方式為:
最大心跳率(MHR)=220 –年齡
例如:30 歲女性→220 –30 = 190 BPM
這代表她在任何運動中,理論上心跳率不應長時間超過190 BPM。雖然此公式屬於簡化版本,但對大部分健康成年人已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