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專欄:無用之美
Well Being
青山不墨專欄:無用之美
Photo: Getty images
READ MORE
青山不墨專欄:無用之美

青山不墨專欄:無用之美

Share to:

「家連office都無紙化,仲有邊個去學書法?我哋都係去學番啲有用嘅嘢啦。」在書店裡,聽到一位家長說。我印象中也曾被迫去學習家長認為「有用」的東西,最後不是中途放棄就是完全忘記,被罵浪費金錢,下場通常都不是太好。 

Photo: Getty images
青山不墨專欄:無用之美
Photo: Getty images

「家連office都無紙化,仲有邊個去學書法?我哋都係去學番啲有用嘅嘢啦。」在書店裡,聽到一位家長說。我印象中也曾被迫去學習家長認為「有用」的東西,最後不是中途放棄就是完全忘記,被罵浪費金錢,下場通常都不是太好。 

記得小時候讀《莊子》,第一次了解到「無用」這個詞

記得小時候讀《莊子》,第一次了解到「無用」這個詞,無能者無所求,一個認為自己沒有太多作為的人,可能過得最開心。這裡說的無用,不是真正的沒有用,而是在動機上不去想得失和結果,一直由自己出發,專注投入心力,享受過程。 

我們都習慣學習「有用」的技能裝備自己

我們都習慣學習「有用」的技能裝備自己, 就好像一把萬用軍刀,隨時可以拿出來,在生活上、學習上、工作上,甚至關係上去斬妖殺敵。而多數人都認為,書法就等於寫字;現在甚麼都用電腦處理了,為何還要寫字?引申下去,都有相機了,為甚麼還要學畫畫?都有3Dprinter了,為甚麼還要學雕塑? 

我認為,學習的真正本質,不只是純粹升級打怪獸加裝備,更多是透過一種技藝,觀照和提供力量給自己,有一種可以讓精神得到寄託的依歸。我曾經聽過一位年輕老闆說,「我討厭新年假期,我不喜歡放假,很無聊。」當全世界都渴望可以放假休息的時候,他反而不知道放假可以做甚麼,唯有繼續工作。 

我想,我們是不是花太多時間關注外在的事情

我想,我們是不是花太多時間關注外在的事情,而不想想自己需要甚麼,哪些人對自己重要,是否把時間花在那些值得的,或者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上。「心靈環保」這個詞我前幾年在台灣第一次聽到,當大家都開始重視社會環境、環保議題的時候,心靈上的環保也值得大家去關注。聖嚴法師認為,因為物質環保離不開人為,人為離不開心靈,如果人的「心」一直不斷製造心靈廢物,則我們的生活環境都會不斷受到「污染」。 

前些日子,我舉辦了一個關於學寫字和生活美學

前些日子,我舉辦了一個關於學寫字和生活美學的課程,按照慣例,學生每星期都需要上網交寫字功課,大家都知道我對功課要求很嚴格。有次收到一位活潑男學生交來的一份功課,順帶附上一張「山竹膠紙圖」,留言寫上「貼紙也來了蠶頭雁尾,世界有點可愛喔」。哈哈,他成功拿到了我的稱讚了。 

古人在《說文解字》裡說:「美,甘也。」

古人在《說文解字》裡說:「美,甘也。」人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最大差異,就是人類的心靈更善於觀察情感,從一無所知,到慢慢上手,在生活中發現細節,獲得美的感知,這對於一個人來說其實非常重要,而這個過程本來就很美。 

我們經常所說的「美育」,就是這樣。 

那些能真正帶給你力量的東西

那些能真正帶給你力量的東西,很多是來源於心裡某種最原始的本能和需求,在認真長久地培育一些「無用」的興趣,未必會馬上對你生活產生影響,但這些習慣會長久地保護你,讓你知道甚麼是多餘的,真正重要的是甚麼,我稱之為「心靈減廢」。 

當我看見筆和紙

當我看見筆和紙,就會想寫一寫,哪怕是寫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寫一封信給自己,寫下腦裡面的問題,就似跑馬拉松的人看到平坦的路就想跑一跑,你會發現,在半個鐘、一個鐘裡面, 能感受到你渴求的安定感。古時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但你可能沒想到,有一天,未來的自己會因為收到你今天的一封手寫的書信,而感動得要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