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為了減肥瘦身都會試盡方法。但每個人擁有不同體質,生活習慣也不同,出現肥胖的位置也不同:有些人四肢纖瘦,卻有個大肚腩;有些人的脂肪集中下半身,擁有「豪華臂」及一雙「象腿」,所以難以有一個減肥方向是適合所有人。但你知道身體不同部位出現的脂肪,減肥的難度也有不同嗎?例如減肚腩原來比瘦腿容易,你知道為甚麼嗎?

原來每個身體部位的代謝程度不一樣,身體荷爾蒙分泌及生活習慣,都會影響身體各個部位的脂肪積聚,更甚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所以不容忽視!

想要針對減去不同身體部位的脂肪,就要先了解這些身體部位的性質。例如瘦肚腩、瘦肚腩和瘦腿,都有不同方法去減。如果你狂做運動還是一樣肥,除了是因為這個部份難減,也可能是因為你的方法不對。

根據《TIME》網站報導,原來代謝活性高的脂肪,對運動干預的機制反應更為敏感,鍛鍊時體內會釋放激素,當運動強度越高,身體所排出的激素就越多,能令代謝效果更好,相對容易瘦下來。

其中腹部、手臂及胸部位置的脂肪代謝活躍,容易對運動或是飲食變化作出反應,特別腹部位置脂肪是最具代謝活性的脂肪之一,所以努力做運動的話,是相對容易瘦下來。但要留意的是,在這些部位囤積額外脂肪的話,容易引起糖尿病、心臟病,甚至癌症的罹患風險,絕對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