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去濕妙法】 打通腳部經絡去水腫!4個蒸腳注意及自家蒸腳、浸腳保健法
今年冬天實在太凍,寒流之下你會否想浸個熱水浴?然而因為香港土地問題,家中可能未必有浴缸,那就來蒸腳或浸腳吧!註冊中醫師譚淵之為大家講解蒸腳對女士最好的保健方法,以及一些浸腳方法,快學起來吧!
今年冬天實在太凍,寒流之下你會否想浸個熱水浴?然而因為香港土地問題,家中可能未必有浴缸,那就來蒸腳或浸腳吧!註冊中醫師譚淵之為大家講解蒸腳對女士最好的保健方法,以及一些浸腳方法,快學起來吧!

當濕氣積蓄於體內,人便會感到疲倦,老是覺得睡不夠,沒有精神,有時甚至會小便混濁、口臭等,都是濕氣惹的禍。所以,蒸腳的用意,就是在體內的濕氣以蒸發的方式排出體外,脫離水腫。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腳底有擁有身體各部位的神經及穴位,所以我們要刺激腳底或是從護理腳部去保健身體。註冊中醫師譚淵之解釋,腳底擁有眾多血管及共有6條經脈,包括肝、脾、腎、胃、膽及膀胱,而且不同穴位亦會相對應身體不同臟腑,因此腳部是非常重要的地方。
蒸腳的原理

而蒸腳的原理,就如汗蒸一樣,把腳在木桶內,由蒸氣加熱從而促進血液循環,令身體不斷排汗而排走毒素,加上不少蒸腳的店也會加入中藥材包或精油,以藥材成分作疏通經絡輕療法或令你更能放鬆心情,是一個不錯的養生保健方法呢!

蒸腳的有趣之處,莫過於蒸完付後腿上會出現的縷網狀紅紋,見過不少人蒸完後會跟朋友比較紅紋的多少呢!譚醫師解釋,紅紋就是微血管循環的紋路,由於熱力令微絲血管擴張,所以會看到平日看不到的深層血管而且比較清楚,紅紋會在數日內消失,不用擔心。
4個蒸腳注意事

不過,縱使蒸腳可以養生保健,但也要留意以下4件事:
1蒸腳應多久一次?

香港屬於潮濕天氣,濕氣容易積聚,但譚醫師建議,一星期一至兩次已足夠,而且要避免於酒後或空腹進行,蒸腳的溫度可介乎攝氏45至50度之間最適合。如果冬天想要有暖和的感覺,可以用浸腳取代,浸腳比較溫和,每天浸都可以。
2蒸腳可以減肥嗎?

很多人會覺得,蒸腳排走毒素就可以消脂,當然可以蒸腳吧!譚醫師則解釋,蒸腳時排走的只是濕氣,只能改善水腫問題,有些人蒸完覺得瘦了,或是因為你屬於水腫體質,絕對不是從根本減肥。如想認真減肥,還是多做運動,調節飲食吧。
3勿於經期間蒸腳

譚醫師提醒,女士們在經期間切勿蒸腳,因為會加速血液循環,影響經期時的身體。另外,孕婦、患有高血壓及心臟病人士亦不宜蒸腳。
4盡量別在冷氣下蒸腳

你會發現,坊間蒸腳店的冷氣度數較低,而我們在低溫的情況下進行高溫蒸腳,某程度上會有一點影響療效。譚醫師建議,蒸腳或泡腳都最好在沒有冷氣的情況下進行,用毛巾完全蓋住雙腿,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自家蒸腳小提示

市面上可以買到蒸腳的木桶,但或許你不知道應如何使用才有效,譚醫師教你一個人人也能用的藥材建議:艾葉。艾葉有溫通、驅寒的功效,對女性調經及痛症很有幫助。把100g艾葉放到蒸桶中,加入2L煲滾的水,蒸15至20分鐘即可。
浸腳也可加藥材

說到艾葉,其實不一定是蒸腳的時候才加,平日較方便的浸腳也可加進去。艾葉即艾草,市面上很多浸腳包也有加入此成分,有助於祛寒、除濕。建議每星期一次艾葉浸腳,每次1至2泡熱水浸到身體出汗,就可以行氣活血,之後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排走濕氣。
睡前浸腳最佳

睡前一定是每天最放鬆的時間,如果你習慣睡前洗澡就更好。洗澡後,於睡前浸10至15分鐘腳,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增加全身新陳代謝及平衡內分泌,加一點浴鹽或精油一起浸,踼走疲勞,同時有助睡眠。

不過,血壓極低及高人士不宜浸腳,因為血壓低的話,浸腳會令血液流到雙腳,腦部不夠血會容易感到暈眩;血壓高的話,血液不穩定有機會引致血管爆烈,後果嚴重。
註冊中醫師譚淵之

德善堂 註冊中醫師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中醫婦科學)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內科)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