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出生便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症(SMA)的少女,一個曾經逃避責任的父親,兩人如何放下過去,重拾失去的溫暖,一起走下去?剛上映的港產片《無名指》由影帝郭富城、焦點新星許恩怡(Natalie Hsu)領銜主演,並由新銳導演孔令政(James Hung)自編自導,為觀眾帶來溫暖與感動。早前ELLE Cinema特別訪問了James與Natalie,與他倆一起詳談這部電影的製作點滴。

《無名指》的發想,源自現實中的挫折。「疫情的時候,本身有些項目已經準備要投入拍攝了,但一個疫情就一巴掌打過來,好像告訴你之後的路都很難走,電影都未必可以再走多久。」James不諱言那是一個非常低谷的時期,但身為創作者,他知道要繼續走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創作」。所以他選擇了鄧辭這個角色,一個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症的少女,去鼓勵自己繼續走下去。「我自己有認識一些罕見病的朋友,我覺得他們那種面對挫折和掙扎,好像比一般人還要堅強……為什麼我一個沒病沒痛的人這麼容易放棄呢?」James說。鄧辭這個角色,就如在黑暗中推動他繼續呼吸、生活與創作的燈塔。
《無名指》是一部溫情家庭片,而在當下港產片市場裡,這類題材並非主流。問到籌備過程是否困難重重,James認真地點頭:「充滿難點,每一刻都是。」首先那是James本人的一個艱難時刻,他表示自己一直想寫家庭之間「不修飾的相處」,但早年礙於人生歷練不夠,遲遲不敢動筆。直到疫情下結婚、生子,他才覺得可以一試。他清楚這並非市場導向的題材:「人家會以一種文藝的感覺去看待,是難找資金,這是事實。」

「這類戲不賣『橋』而是賣感情。」James直指箇中難處︰「你要在沒有產品的情況下告訴他們,你是可以達成劇本上所講的。」這個對投資者來說,想像空間很小,所以James在尋找資金的階段已確認了主演人選︰「最好就是告訴他們(投資方)有這一班演員,這樣是最容易溝通的。他們會馬上想像到,那個爸爸如果是Aaron演是會很有力的,如果那個嫲嫲是鮑姐演是會很生動的,如果找一個少女(望向Natalie)去演是真的會很真實的。當你有了這個cast,比較容易有一個窗口和資方去溝通。」James表示。

對於Natalie來說,《無名指》的演出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挑戰——既有身體限制的技術演出,也有情感堆疊的深層詮釋。這對近幾年嶄露頭角的她來說十分吸引,她直言︰「反而是沒有不吸引的地方,所有東西都很吸引,尤其我當時還很年輕,當然現在仍然甚麼都想試。」她提到初次與導演會面,James並未向她詳細介紹整部劇本,只選擇了講述最後一場戲——父親餵她吃雪糕。未曾細看角色之前,她已淚眼盈眶。「我自己是不記得,但James後來跟我說,我那時聽着便流下眼淚。」也許就這種直覺的連結,是一切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