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為梁雍婷(Rachel)這名字隨便貼上一個標籤,你會有很多選擇,例如「最佳女配角」、「新生代演員」、「中泰混血兒」、「素食者」、「愛犬人士」等等。然而,那天訪問與她詳談過後,執筆之時,反覆思量,腦中浮現的卻是「堅定」二字。對,梁雍婷是一個堅定的演員。
編輯的主觀鏡

容我從一個比較個人的角度開始這篇專訪。記得第一次見到梁雍婷是2018年初,在公司的攝影棚。那年她憑《藍天白雲》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我們正為金像獎頒獎禮拍攝前哨影片,雖然只是一個很簡短的訪問,但她依然認真地準備和思考。當時還未看過《藍天白雲》,對她在戲中那爆炸性的演出一無所知;只因彼此算是浸會大學校友,所以在拍攝前後多聊了幾句,發現Rachel是一個很有想法、思路清晰、對演藝充滿熱誠的女孩。亦因為這個印象,之後一直對她的演出多加注意。可是其後兩三年,Rachel卻彷彿在公眾中的視野中消失了,只有非常零星的客串或劇集演出,讓我知道這女生仍在演藝之路上奮鬥着。

其後,2022年她在《緣路山旮旯》中飾演Mena,看到她把一個不討好但有點複雜的角色,紮實而層次分明地演繹出來,角色的完整度是戲中幾位女角中最高的,當時真心為她高興。同年上映的《正義迴廊》,她飾演林海峰的律師徒弟亦頗受注目。然後來到2023年,其實已不用多說,除了為她贏得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白日之下》,在《年少日記》、《不日成婚2》、《流水落花》等當年備受矚目的港產片中,均可見到她的身影。2024年,她憑《破‧地獄》的蘇蘇一角,連續兩年提名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毫無懸念地已然成為大家熟悉的面孔。這些年間,在工作上或其他場合明明不乏與Rachel見面的機會,奇妙地,這七年來偏偏從未跟她做過個人專訪。這天在攝影棚,寒暄間,她笑着說道︰「今次終於可以好好的聊聊了!」
學會跟失敗共存

梁雍婷自小喜歡表演,入行前已極為嚮往成為一位電影演員,這大概不是甚麼秘密。目標明確,但一路走來卻絕非坦途。她的首部電影《藍天白雲》拍攝於2014年,但最終要到2018年才正式上映,之後還經歷了數年的空窗期,其間甚至得靠不同的兼職來維持生計。然而漫長的等待,卻動搖不了她堅定的理想。「我完全沒有想過放棄。」Rachel說︰「人們總是想快點達成某個目標,為了得到成果而為自己設下時限。但我覺得,演員這個職業其實是不限年齡的,即使到了60歲也好,我也可以演一個婆婆,既然我喜歡這件事,為何要去追趕目標,要求自己一定要在某個年紀達到甚麼成就呢?」
話雖如此,身處逆境,情緒難免有高低起伏,不過Rachel總能沉着應對︰「我這人是很簡單的,真的去跑跑步、聽聽自己喜歡的歌,一下子便過去了。」她認為,無論是等待還是要去追更多不同的機會,作為演員每天都會面對被拒絕,「你得學會面對失敗,懂得如何跟失敗共存。我是一個很習慣去分析的人,那段日子我便學到,當被拒絕的時候,去思考自己沒被選中的原因,找出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我覺得這件事更為重要。」
無盡的探索

一番對答下來,發覺Rachel不僅信念堅定,多年前已格外明晰的思路,亦更見洗練自信,這大概都是這些年來日積月累的歷練之功。然而,她卻認為演戲沒有所謂標準答案。說着,Rachel分享了早前發生的一個小故事︰「之前在做《弊傢伙!我要去祓魔》宣傳時,朱栢謙突然問我︰『Rachel,你覺得自己是甚麼時候開竅的?』我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白日之下》吧。』他卻說︰『不,我覺得不是,應該是更早一點的事。』」就是因為這條問題,Rachel、朱栢謙和周漢寧三人便相約出去喝一杯。席間,Rachel問朱栢謙為何會有先前的看法。「他說之前和我一起演《祓魔》時,有一段是我要扮演他、他要扮演我的。那時他發覺,我這個人明明很堅定,為何演戲的時候可以這麼『輕』呢?」
之後Rachel慢慢追溯自己理解演戲的過程︰「拍完《藍天白雲》之後,我經歷了一段時間去客串不同的電影、劇集等等,透過不同的角色、與不同的導演合作,慢慢摸索到作為演員的多樣性是甚麼,或如何快栢謙談着談着,我忽然好像找到一個答案︰之前我都是在慢慢累積經驗,直到《白日之下》才真正將之前的一切學以致用。」換句話說,Rachel在《白日之下》的精采演出,是她開竅之後才出現的成果。她續道︰「來到現在,我發覺越理解所謂演戲是怎麼一回事,我越覺得自己不懂,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去發掘。至底表演藝術是甚麼,我現在依然處於一個探索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