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影的畫面能與配樂和諧共舞,往往能迸發魔幻般的化學反應,令觀眾沉浸其中;要說港產片近年呈現的新氣象,一眾新時代的電影配樂人自然功不可沒。從《手捲煙》、《毒舌大狀》,到《年少日記》等口碑之作,區樂恆(Hanz)與廖頴琛(Iris)這對配樂拍檔,無疑在新一代香港電影中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軌跡。延續電影配樂這主題,我們今期亦與這兩位音樂人詳談,細說他們投身港產片的緣由,以及彼此的創作與合作歷程。

合不來的化學作用
雖然是一對共同創作了不少配樂作品的拍檔,但Iris與Hanz的音樂背景可說是大相逕庭,Iris畢業於演藝學院,主修作曲,受古典音樂訓練,本身更是獨立創作歌手,以藝名iii推出作品、辦演唱會;Hanz則畢業於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是自學音樂的「band仔」。他憶述與電影配樂的緣起︰「那時創意媒體有一個傳統,每年也有一班喜歡拍戲的人會參加台灣的金甘蔗影展,整個團隊飛到高雄橋頭,在一星期內,就指定主題創作、拍攝然後放映。我被人抓去當現場收音、演員、混音和配樂。」這就Hanz第一次接觸電影配樂工作的經過。他回想︰「在這之前,我都是在想着怎樣成為一個artist,就是畫畫、做裝置藝術的,但這次之後,無心插柳之下,越來越多人找我做混音和配樂。當時我那兩三屆的同學裡只有兩個人懂得做音樂,我是其中之一,所以那幾年不少畢業作、微電影作品的音樂也是由我經手。」順理成章地,Hanz開始踏上電影配樂的道路。「在我畢業那一年,有人邀請我參與游學修主演的《同囚》,那是我第一次為港產片的配樂。」

至於Iris接觸電影配樂,其實也是由微電影開始。「讀演藝時,我經常躲在作曲房裡作曲,有些讀電影電視的師姐會拿她們拍攝的片找我配樂,慢慢便遇到一些廣告、幾分鐘的短片以至微電影。後來再遇到Hanz,他也有轉介微電影的工作給我。」其後兩人的合作逐漸增加,便成立了「Crash Music Production」。「2020年正式註冊公司之前,我們就合作過黃飛鵬的微電影,那時候我們發現彼此的創作語言很不同,但碰撞出來的火花很有趣。」Iris說。「到了2020年正式註冊公司,就是開始覺得要認真看待這個組合。」Hanz補充。
然後Iris繼續解釋公司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我們真的很合不來,尤其一開始常常吵架,而且大家從外到內都很不一樣。」Hanz在一旁點頭稱是,Iris續道︰「明明是超不一樣的兩個人,在合作時反而有一些獨特的chemistry,所以便叫Crash Music。」從個性到創作風格均各走極端的兩人,成為一個團隊後繼續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們遇上第一個真正受到注目的電影配樂作品,就是陳健朗導演的《手捲煙》。

首個配樂代表作
促成這次合作的,是編劇兼配樂人張戩仁(Jolyon)。Iris分享:「Jol與Hanz是大學時的師兄師弟,那時一起做過配樂,之後我們三人也經常合作。陳健朗那時候本想找Jol為《手捲煙》配樂,可是當時Jol已轉戰編劇,於是便推薦了我們。」Hanz說︰「其實我之前也和阿朗合作過一次,記得他為《手捲煙》找我們的時候,還說︰『我都不知道你會做電影配樂,我一直以為你玩音樂維生。』我心想︰『這是甚麼話?這世上哪有人靠玩音樂維生的?』」聽着,大家不禁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