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大麻二酚產品早前在香港十分流行,不少護膚品或保健品都加入CBD成分。然而近日政府指擬於明年把大麻二酚納入《危險藥物條例》之中,就此消委會特意發表有關大麻二酚效用的報告,讓消費者對大麻二酚的作用以及會否誤觸法例有更清晰的了解。
大麻二酚(CBD)是什麼?

大麻二酚(Cannabidiol,簡稱CBD)或漢麻這個名詞,在美容界中越來越普遍,因為大麻二酚當中含有消炎及鎮靜作用,因此越來越多人嘗試使用CBD美容產品,而最近被稱為「大麻素之母」的CBG成份也流行起來。在國際上被認為是有助減壓、改善失眠問題,並且濕疹或暗瘡肌都可以使用,因此大麻二酚(CBD)在國際上成為了一種全新的護膚成份!
1
何謂大麻二酚(CBD)?

在漢麻(Hemp)中含大量對身體有益的植物大麻素——大麻二酚(CBD),漢麻同樣是大麻家族的成員,因大麻一般被列為違禁品,令不少人卻步。其實漢麻有別於一般所認識的大麻,雖然同屬一個大麻家族(Cannabis Sativa)但人體對兩者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漢麻所含的大麻二酚含量極高,而擁有令人興奮的精神化合物——四氫大麻酚含量則低於0.3%,而不含四氫大麻酚的漢麻萃取大麻二酚。
CBD有醫學用途?

消委會於第551期《選擇》月刊中指出,即使服用CBD有潛在風險,不少現代醫學亦有研究CBD在治療上的應用,如美國及歐盟均有批准使用含CBD的處方藥物治療痙攣等病症。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在2018年發表的報告,亦有些海外研究已達到臨床試驗階段。但世衞的報告同時亦記載了一些服用CBD的副作用包括胃口欠佳、腹瀉、疲勞、嗜睡和抽搐等。
CBG是甚麼?

CBG名為大麻萜酚,大麻植物中發現的數百種大麻素之一,在CBG中可以產生不同的物質,包括THC,CBD和CBC等,因此有著「大麻素之母」的稱號。CBG主要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當中對於神經系統疾病、皮膚及改善慢性疼痛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