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當中,減肚腩一定是最令人關注的事。不信?問到大家最想瘦的部位,相信十個有九個都會答「肚腩」。今次就請來營養師Mandy Wong教大家如何減肚腩。原來肚腩類型有好多種,有的由生活習慣所引致,亦有些因為內分泌系統失調而成,而就著不同的肚腩成因,營養師Mandy認為大致可分為以下6種,並提供不同的了解決方法。

註冊營養師Mandy Wong表示,想減肚腩,先要了解肚腩類型。這些肚腩產生的原因,有的由生活習慣所引致,亦有些因為內分泌系統失調而成,而就著不同的肚腩成因,她認為大致可分為以下6種,並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法。

1. 紅酒型肚腩(WINE TUMMY)
肚腩肉集中於前方肚腩位置,但臀部位不是特別肥,通常是吸收酒精過多或進食過多含碳水化合物而起。
解決方法:一罐啤酒或一杯紅酒就有約120 千卡,等於半碗飯熱量,所以最直接就是減少飲酒以減少熱量攝取。

2. 車胎型肚腩(BLOATED TUMMY)
肚腩外型就似一個「士啤胎」,感覺就像肚內塞了一個氣球。這種肚腩在早上時通常比較平坦,但用餐後往往變大。
解決方法:減少食用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包括小麥、黃豆、大蒜、洋葱等。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士亦要減少攝取奶類。另外,可多吃發酵食物以補充體內益生菌。

3. 壓力型肚腩(STRESS TUMMY)
肚腩位置較腍且下垂,而即使身型瘦削人士也有可能由壓力導致小肚腩,因當遇上壓力時,皮質醇會釋放更多糖分到血液中,令身體進入備戰狀態;但當身體無法消耗這些能量時就會容易形成脂肪。
解決方法:減壓。深呼吸、冥想及充足睡眠都有助放鬆身體。飲食上亦可少食多餐,以減少體內皮質醇水平的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