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人會大條道理的說:「當然是男人。」Classic港女tone。

德國女人會慷慨的說:「一人一半。要不然我先付,他付下一頓。」德國人自少就了解男女平等的觀念,沒有甚麼例外。
阿拉伯女人會翻白眼:「這還用問?男人就是用來付錢的。反正我從來都不帶錢的。」

誰付錢代表甚麼?付錢的那位就有話語權嗎?在荷蘭和德國,男女雙方沒有既定的角色定位,在約會裡沒分你我,話語權亦然。他們甚至會各自買自己喜歡的單人床褥和棉被(選擇性的)拼在一起睡。

阿拉伯女人和香港女人都會讓男人付錢,但當中衍生的意義卻南轅北轍。
在香港這非典型社會男人付錢不代表甚麼,不付錢就「係咪男人嚟架」。

香港女人出名「惡」。澳洲男友人忍不住向我吐苦水:「我管接管送,經常被呼喝,吃甚麼她選,我付錢,話題只圍繞自己……(下刪一萬字)」後來這段關係不歡而散。男人搖搖頭說:「好像發了一場夢,醒來不見了錢。」香港女人永遠都有話語權,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