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自由身演員林子傑、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態

專訪自由身演員林子傑、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態專訪自由身演員林子傑、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態

Photo STEVEN CHEUNG;styling ALEX NG;hair MARCOPROARTIST;makeup JANICE at THELOOKSTUDIO;photo assistant SINGMAN PANG;text &coordination NIC;wardrobe BERLUTI,LORO PIANA,MR P. &SANDRO.
READ MORE

專訪自由身演員林子傑、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態

過去,人們常嘲笑想當演員的人「發明星夢」。不過,這幾年好像很少聽到這種論調。與其說因為大眾對演員這職業了解加深了,不如說大家都知道當演員並不如想像中光鮮亮麗。而我們日常在媒體看到的「明星」,其實是處於娛樂產業金字塔頂端的少數。對於香港的自由身演員來說,要單靠演戲養活自己並非易事。演員,要說是一種職業,有時更像是一種選擇、一種身份認同,或是一種生活方式。今次,我們訪問了兩位專業演員——林子傑(Ronald)和梁天尺(阿尺),透過他們的經歷與視角,與大家分享演員生活的不同形態。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專訪自由身演員林子傑、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態

梁天尺(阿尺)自由身演員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表演。阿尺畢業後參與Patchwork Family Intercultural Project,走訪日、韓、台以至歐洲多國,作巡迴演出並參與當地藝術節,其後回港發展,參與不同劇團的劇作演出。近年亦在影視作品中演繹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如ViuTV劇集《二月廿九》、《940920》中神神化化的陰謀論家「耶穌」、電影《逆流大叔》中胡定欣的藝術家男友、《白日之下》唯利是圖又不擇手段的院舍董事,均演得入木三分。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專訪自由身演員林子傑、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態

林子傑(Ronald)自由身演員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表演。畢業後曾於劇團「同流」擔任見習演員,其後繼續活躍於不同單位的舞台劇作,亦不時在電影中擔任特約演員。數年前ViuTV的真人騷《調教你男友》讓他走向大眾,亦帶來更多工作機會;《我也難過的》MV中因分開而痛心不捨的丈夫、《到底發生過甚麼事》MV中傷透鄧麗欣心的出軌渣男,又或是ViuTV劇集《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中兇悍冷酷的凌國豪(豪sir)等不同形象的角色,都有出色表現。

由起點說起
Ronald與阿尺分別在2010、2011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兩人年紀相若,但無論外形風格、氣質以至戲路均大相逕庭。帶點陽光氣息的Ronald相對接近「小生」類型,常在MV中作沉鬱、深情的演出,另外也可演都市上班族以至粗獷動作型的角色。而一頭長髮、留一臉鬍子的阿尺,乍看有點不修邊幅,頗符合一般人眼中的「藝術家」形象,常演一些性格「怪雞」的角色;明明只有36歲,也不時「向上演」40、50,甚至60歲的角色……這一天,在攝影棚,話題由他倆的第一個交匯點開始——為甚麼會修讀表演系?其實都是來自他們與表演的緣分,Ronald自言在小時候並沒有做演員的想法,反而是在沙田蘇浙公學就讀時,才開啟了他對戲劇的興趣︰「那時有一班很好的師兄師姐建立了一個氣氛良好又有意義的話劇社……令當時沒有人生大目標的我,有了入讀演藝學院的想法,日後就可以像師兄師姐一般,將這個興趣帶回給我的師弟妹們,繼續薪火相傳……其實是一件很純粹的事。」

阿尺與表演的淵源則出現得更早︰「小時會跟父母去做義工,在老人院、不同的社區中心、商場或院舍做表演,」阿尺分享︰「當時就知道表演可以令人開心,為人帶來安慰、慰藉。」中學後,熱愛攝影的他在觀塘職訓讀攝影,他坦言那時候雖然知道自己喜歡表演,但亦只是一個後備方案,「讀完攝影後,剛好演藝那邊從候補名單收了我,我便在家人的鼓勵下入讀了表演系。」
兩人入讀演藝學院之後,理所當然地對表演有更深刻的認識、掌握到更多知識與技巧,畢業後亦順理成章地以演員為業。有意思的是,兩人的演員之路都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立志」時刻,這也許與一般人想像中的「演員」有點不一樣;然而,兩個人都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找到演員與演出的價值。Ronald表示自己在讀演藝時才漸漸發現演員的可貴,「近年,或者是疫情前,這理念變得更堅定、清晰。」他解釋:「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行業,例如銀行、餐廳,提供『硬件』的服務,而表演藝術則是『軟件』,演員透過表演藝術令人(的心靈)富足一點,這是很重要的,更何況現在經常聽到情緒病的問題。」這種想法,令Ronald更享受做演員以及其創作過程。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阿尺童年時已接觸表演,對表演的反思也開始得比較早:「其實小時候已經有一種感覺,很想身邊的人開心;長大後更加發覺,原來開心並非必然,不是指笑聲,是真正的快樂。」認識阿尺的人,不難發現看似內歛的他,在群體中不時會不遺餘力地為大家製造笑聲、帶來愉快的氣氛:「當大家放鬆下來,才有空間去思考,看到自己和身邊的人在做甚麼。」他覺得這和表演的本質是互相緊扣的。

然後,經歷了數年疫情,他於表演的體會亦更加深刻:「那時看到全世界的改變,氣氛也截然不同。我是做表演的,而我無法表演。」那是2020年末,疫情反覆而趨嚴峻,劇場重開後又再關閉,阿尺與劉俊謙、蔡思韵主演的舞台劇《午睡》正要上演。他憶述:「當時已經入台,卻無法演出,最終變成錄影直播。當時覺得,如果全世界(的表演)都是朝這個方向發展的話,即是透過螢幕直播,我還可以分享甚麼呢?從前很珍惜的、能感染觀眾的交流,好像已經弱化了很多,令我不禁反思自己做表演是為了甚麼,甚至萌生做其他東西的想法。」後來,最艱難的日子過去,阿尺繼續有表演工作,自感幸運之餘,亦重新找到演員的價值。他說:「作為演員,不論個人經歷的高低起跌,我們比一般人體驗過更多人生、或生命中不同的崗位,盛載了很多故事。我們創作的意義,並非在於導人向善,而是透過分享這次的生命經驗、角色的歷程,為觀眾帶來自我觀照與反思,可能影響到他們將來某一些抉擇,或令他們反省到自己當下的生命,這已經是很好的交流。」阿尺亦明白,這種交流有深有淺,亦並非必然發生,但卻令他肯定自己作為一個表演者的價值。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專訪自由身演員林子傑、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態

生活與生存
數年疫情,不僅為他們帶來了反思的空間,作為自由身演員,更面臨生計上的考驗。正如阿尺之前所言,他當時有想過轉行,甚至考了泰拳教練牌;Ronald則自言沒有猶豫過,不過他也在疫情期間考了電單車牌與TRX教練牌,只為裝備自己,他形容為「技能get」。是毅力、實力,也許還有一點運氣,兩人終究各自熬過來。可是疫情之後,隨之而來的是繼續疲憊不興的市道;面對大環境的改變,加上不同的際遇與經歷,他們的心態與生活方式均起了不少變化。

Ronald坦言,其女友Crystal(歌手張紋嘉)對他有很大啟發:「我真的很感謝前輩(他對女友的暱稱),剛剛提到我上半年的工作行情慘淡,她真的十分厲害,即使從前有跟公司簽約,但已自由身工作多年,很清楚接不到工作的滋味,所以她懂得不斷令新事情發生,非常積極。唯一的負能量就只是偶爾會喊累。」受Crystal感染,Ronald作出了很多新嘗試︰「現在剛剛嘗試賣衣服,之前也和她一起拍了些YouTube影片,不過還未能拍那種玩遊戲的情侶vlog。」他解釋︰「不是因為我自視過高,只是覺得好像不太符合一貫的工作風格。一直以來,我對每個工作都不會敷衍,每個take都全力以赴。曾經有位導演跟我說︰『你一take就做盡,不就沒有第二take了嗎?』我反而認為,假如懷着嘗試的心態去拍第一take,結果一定不行,所以我始終追求一二take完成,因為我相信搏盡便無悔,這也是我做人的宗旨。」他亦明白︰「可能這無助於製造工作上的機會,畢竟演員都是被動的,我能夠主動的,就是去做演員以外的工作去維持生計。」

對於現在的生活,Ronald很慶幸自己仍然可以保持坦誠,儘管因為ViuTV的《調教你男友》令他成為了半個公眾人物,形象與歌手女友張紋嘉連繫在一起,但他在大眾面前仍然覺得自在,他認為可能是因為自由身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追求平衡,他舉例︰「有時縱使通宵工作後回到家中,我都不能夠立即睡覺,一定要有一兩個小時做做喜歡的事,得像如此平衡一下,才會覺得那一天真正完結。」他將之引申到社交媒體︰「有些人經營自己的IG或Facebook時會很刻意建立自己的branding,例如做健身的人整個IG都是健身的內容,可能方便工作或賺錢。我的IG只是為了分享自己的生活或開心的時刻,記錄生活的點滴;當然也會有工作相關的內容,但工作以外我希望大家認識到坦率的自己。」說不定,正因Ronald沒有刻意去營造固定的形象,所以他在每個演出中,往往都能予人不同的印象與感覺。

同為自由身演員,Ronald提到的「平衡」也正好觸動到阿尺。「現代人大部分都會注重work-life balance,可是怎樣做到呢?」阿尺分享他的想法︰「我字典裡的work-life balance,就是持續地提升自我的質素。很多時候,我們作為自由身工作者,很容易會很空閒,但你知道那其實不是空閒,你的心並不『閒』,只不過是那一刻沒有工作而已。」我笑說那叫「賦閒」,大家哄笑一下,阿尺續道︰「所以剛剛說的『平衡』,其實直指我自己,作為這個地方的一個演員,對於生活的創造力。生活是需要有創意與想像力的,像之前說去考牌、想教泰拳,現在其實也有做一些後台工作,關鍵是如何將生活的形態伸展開來。我是一個演員,因為我喜歡做表演,這是我人生的主舞台,但卻不代表每一刻都要跟這件事掛鉤才可以生活。我相信以我們現在的人生歷練,絕對可以從任何行業、任何崗位,提取到當中的體驗,再投放在表演之中。」換句話說,即使自我身份認同是演員,也不需要時刻也是一個演員。阿尺回應︰「沒錯,演員的身份就像一塊視網膜,讓你隨時把自己代入任何地方或社會崗位,當然你沒有專業資格不可以突然去開起重機啦(笑)。重點是,演員的身份不應該是負擔,令我不能做其他事情;反過來說,為甚麼不嘗試做其他事呢?」他總結︰「我現在追求的生活形態,就是想趨向這種更加有創造力的生活方式。」

專訪自由身演員林子傑、梁天尺:延展生活的形態

入世與出世
也許「利申」得有點遲,其實筆者早於Ronald與阿尺還在演藝就讀時已經相識,至今已超過15年,多少算是見證了兩人在事業上的發展與成長。儘管這樣說可能有點奇怪,但兩人事實上都不是追求名利的人(說真的,今時今日,為名為利的還會當自由身演員嗎?),然而,要在現今的演藝市場環境生存,縱使不為利,亦不能不求名,畢竟要讓人認識,方可爭取更好的機會,演出更好的作品。這亦把話題帶到另一個主題——經營,作為一個演員,經營公眾形象是否必需?阿尺的答案非常肯定︰「即是……你是諸葛亮,就算有劉備三顧草廬,你也要讓人家知道你在草廬吧!(笑)」他認為,無論觀眾或製作人都有很多選擇,所以演員更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讓別人看到自己。「從前會想,舞台劇與影視是不同的媒介,舞台劇演員跟公眾的關係毋須那麼貼近,所有事情在舞台上發生,散場後整件事便完結;那時候亦不像現在般,流行在完場後演員會出來跟觀眾拍照、聊天,不會想着需要經營一個公眾形象。現在社交平台普及,大家都會在那些平台上看你本身是怎樣的人,你就變成有一個形象要經營。因為今天就算是普通人也會拍照、拍片或貼文,都有自己的形象塑造,已發展成一種共同語言。開始時會有點不習慣,但現在覺得,其實也是自己不同階段的一種記錄,自己去選擇想分享甚麼都沒有問題。」阿尺如是說。

對於公眾形象的經營,直來直往的Ronald則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刻意去計算,正如當初參與拍攝《調教》也沒有想過後續有甚麼回報,他覺得是性格使然︰「我很怕失望,所以我不會對前景計劃太多,當然有人會覺得這是藉口、是短視。但我的看法是,既然害怕承受不了失望,不如有路便走,我寧願如此,選了就不後悔。」這其實與他「搏盡無悔」的工作態度一脈相承。到成為公眾人物,Ronald亦慢慢明白經營形象的必要︰「我重視自己的工作,現在影視是我主要的工作,所以我就得經營自己的品牌;同時,為了我的伴侶,有些時候我亦不可以太過純真,言行要更加小心,避免連累到她……有時候也會反思,好像跟十年前的自己改變了很多。」其實,我倒覺得Ronald不必擔心,因為談到經營形象時他如是說︰「現在雖然慢慢獲得一些知名度,但其實沒有想過賺錢的問題,反而最後也是在想,怎樣令更多人去看舞台劇。」根本與當初入讀演藝時一心分享、傳承戲劇的他並無二致,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簡單和純真。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訪問來到尾聲,我提到阿尺一直予人一種「出世」的感覺,不是因為多年前他為了準備角色而婉拒出席我們看阿仙奴大戰曼聯的睇波聚會,而是他對戲劇或演出的專注,總有點遺世獨立的氣息。我問阿尺會否也自覺有這種傾向,他稍稍沉思,然後微微一笑,道︰「收到你的問題時,你提到『出世』這兩個字,我已經想,我們相識的時候我才二十出頭,那年紀已予人『出世』感覺,其實是來自『無知』。」他進一步說明︰「意思是那時想法很單一,只想着做好自己,就可以財源滾滾來(笑)。但現實並非如此,更重要的是如何跟別人溝通。所謂的機會、時機是如何出現的呢?很簡單,假如每次約飯聚也不現身,人家又怎樣跟你溝通?」回想自己從前有點不擅社交(antisocial),阿尺認為其實是不懂得在那些場合中自處,他形容︰「好像漫無目的地在某個空間出現,格格不入,坐又不是、站又不是。可是後來我明白到,這件事其實並非如此虛無。」他分享一位前輩對他說過的話︰「『機會出現了,就捉緊它;沒有機會,便自己去製造;機會不屬於你,就不要強留。這樣你的仕途就會開心得多,人也會積極得多。』如果放在我的性格,重點便落在如何製造機會。製造機會並非單單去『𢱑撈』,其實『𢱑撈』也沒有問題,不過是開口與人溝通,請求幫忙。最重要的是,不要自視過高,或把自己放得太大,事情其實很簡單,出來見一下朋友,或者你覺得有工作機會的,便多聊幾句,不用把自己的身世和盤托出,也不必賣慘。回想過去的我,就是把自己放得太大,去到一些應酬場合總會覺得,假若沒有人注意自己,或被別人看到沒有人跟自己聊天,就會很失敗,所以索性收起自己,再加上本身偏向喜歡安靜,各方面相輔相成下,人便往遠離機會的方向走去(苦笑)。」經過多年的歷練與反思,阿尺自覺已經看開了︰「走出來,展現自己,其實可以很愉快、很正面的,不一定有單一目的。你不想認識身邊的人嗎?你想別人認識你,你也要打開自己、認識其他人,交流是雙向的。當你收起自己、落了閘,還談何機會呢?所以當我看到你的訪問問題,我也不禁會心微笑,從前的自己真的有點問題(笑)。」

儘管今次的訪問是針對演員的生活,但阿尺這一段心路歷程,卻彷彿可以出現在身處不同職業、不同階段的人身上。由離群出世到入世經營,是演員之路,也是人生之路。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立即登記接收
image with no details
ELLE MAGAZINE
全城最精采訂閱優惠
立即訂閱
image with no details
專享
COSMART 最新優惠
成為免費會員
立即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