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Tommy Wan

ELLESociety
創作的力量
Photo: Photo HAKKA YIP; text TOMMY WAN; coordination BE FUNG, CASSIE HOU, CHERIE CHAN, NICOLA LAI.
READ MORE

創作的力量
2023 年,ELLE HK 延續特別企劃 ELLE Society,繼續發掘四大核心生活價值觀:Diversity( 多元)、Creativity( 創意)、Sustainability( 可持續發展)、Happiness(幸福)。6 月號我們以「Creativity」入題,探討創意文化在香港的重要性,找來不同界別的本土藝術家,包括插畫家皮忠、3D 藝術家 Wyatt Lau 以及 Motion Graphic 畫家 Eggshellsea,以作品向我們表達他們內心最真摯的想法。
Photo: Photo HAKKA YIP; text TOMMY WAN; coordination BE FUNG, CASSIE HOU, CHERIE CHAN, NICOLA LAI.
創作的力量
Photo: Photo HAKKA YIP; text TOMMY WAN; coordination BE FUNG, CASSIE HOU, CHERIE CHAN, NICOLA LAI.
2023 年,ELLE HK 延續特別企劃 ELLE Society,繼續發掘四大核心生活價值觀:Diversity( 多元)、Creativity( 創意)、Sustainability( 可持續發展)、Happiness(幸福)。6 月號我們以「Creativity」入題,探討創意文化在香港的重要性,找來不同界別的本土藝術家,包括插畫家皮忠、3D 藝術家 Wyatt Lau 以及 Motion Graphic 畫家 Eggshellsea,以作品向我們表達他們內心最真摯的想法。
不想說就去畫
有人尋求安定,亦有人尋求自由,插畫家們作為藝術界的一分子,自然也抱有叛逆的心。沒有甚麼公司會聘請全職插畫家,除去工作不穩定的因素,身為自由工作者的皮 忠認為這也是變相讓他盡情發揮的機會:「不必用負面角度去看,因為變相我們能擁有更高的自由度去接洽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從事創作的人大多都喜歡自由,不太想在一間公司,老闆叫你做甚麼就做甚麼。其實我到現在也不算是十分穩定,反而是自己努力去做更多好作品比較重要。」做自己,感受身邊的一切,將會成為每一幅作品最好的養分。
插畫師隨着年紀成長,也會被不同時期的經歷影響自己的創作,近幾年因疫情所困,我們彷彿被綁在家中哪都不能去。皮忠的祖父在這段期間過世,不幸地他不能看到祖父的最後一面,這件事一直困擾着他,畫作就成為了他宣洩情感的出口。「因此我創作了幾幅作品,有一幅畫更直接地使用了我祖父的名字。我晚上做夢的時候經常都會夢到他,令我很想把這種感受畫出來。」成長過程中,社會一直告訴我們不要太常把情緒表達出來,要學會融入群體,有時候我們會變得害怕把感受「說」出來。但畫作不會背叛亦不會批判你,重點不是作為完成品的畫作,而是在過程中把時間留給自己,與自己和解,誠實地接納自己。
一筆一畫記錄生活
「香港是一個很密集和節奏急促的城市,有不少文化或是建築也慢慢在消失,令我催生了不少想法。以前我很喜歡畫水母,就像社會裡的人一樣,很多時候想怎樣走都不到自己決定,只能跟着大方向隨水漂流,現在則感覺急促到像是金鐘站的沙甸魚一樣超級擠逼。」要畫出令人共鳴的作品,除了創作者自身的感受,亦要與身處的城市息息相關,皮忠對水母以及城市人的形容不禁讓人感嘆,這就是藝術家獨有的想像力,亦是只會在他作品中呈現的魅力。不只是連結本地文化,他的作品也可以是讓我們通過想像體驗一段旅程的媒介:「以前幸運地曾經到巴黎工作,途中所見所聞也會成為作品的靈感來源。在外地對不同事物都感到非常陌生,反而會觀察到很多細微的事情,例如在皇宮走出來看到有一位伯伯在速寫,這個畫面也會令我感到很特別,想繪畫記錄下來。」
在三維空間中建構自己世界
Wyatt 踏入 3D 創作界別的緣由,或許你和我每天其實都會經歷得到。「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求學時期已經可以在一些前輩身邊學習影像和動畫的製作。當初並非特別想鑽研 3D,只是不斷嘗試不同媒介來進行創作表達,有一段時間看見 Instagram 上有很多 3D 的 Satisfying video,然後自己又很想嘗試,便開展了我的 3D 之旅。」對比起平面設計,他認為 3D 設計的特色在於空間布局和深度,即使只是多出一個維度:「2D 可能用明暗清朦做出空間感,但 3D 我們真的可以有一個確實的空間距離,使整體更有遠近和錯視感。而且在物件之間的關係上,物理上的模擬,甚至乎可以結合平面的素材玩一些錯覺,都可以玩出更多可能性。」
再好看的創作,如果沒有一個平台讓觀眾看見,都只會淪為紙上談兵。Wyatt 分享近期讓他最為印象深刻的一個作品,是與時裝表演融合的一次合作。「當時是我第一次接觸關於舞台的創作,設計是有一塊巨型的影片牆,前方也有一塊半透明的布,能夠將影像投射在上面。難忘的地方之一是要嘗試如何將畫面在大屏幕上運用,令聲畫和模特兒互相配合,再帶觀眾進入你所設計的世界裡;另外就是舞台本身的設計已經分了不同的層次,要放甚麼畫面在哪一層也是一個有趣的思考過程。」接着他又分享了另一次於大館投影 3D 影像在建築物上做出變形效果的嘗試,在製作時要考慮如何讓觀眾感覺影像本身就是建築物的一部分。看似單純的影像, 卻成功把他腦海中幻想的虛構世界實實在在地放入了現實生活之中。
還有更多可能性
Wyatt 的靈感通常來自生活片段,他會在備忘錄或筆記簿上即時記錄,有了小片段就會去想一個故事或有趣的標題和有張力的畫面。而他亦相信在 3D 設計上有更多人可以有更前衞的想法:「3D 設計在很多範疇都可以發揮功能,例如時裝、遊戲、舞台設計、廣告宣傳、電影後期製作、3D 動畫、3D 印刷以及室內設計等。」永不停歇的學習驅使他亦參與了今年金像獎的影像製作,讓他最感嘆的就是當中的立方體屏幕。「因為想做出有物件藏在裡面的感覺,間中又有點out of the box的錯覺感,十分有趣。而且今次亦想做名為『祼眼3D』的效果,我個人十分期待,終於可以有機會嘗試。」而在現場時他所遇到不同的本地創作者,大家的想法、呈現手法和風格,都令 Wyatt 大開眼界。
能夠創造出如此異想天開的奇妙世界,背後的過程也一定絕不簡單,並不是「按一個掣」就能做到。「最困難的就是演算的時間,因為製作3D所需的時間相對上較長,所以要平衡時間以及成品的質量。另外,我覺得 3D 是一個無底坑,軟件和技術都是永遠學不完的,要思考一下最想做的範疇,不過我自己都會嘗試不同媒介。」3D 固然好玩和充滿可能性,不過 Wyatt 亦提醒想要入行的人一定要考慮清楚,最重要是決定了就不要輕易放棄和多做嘗試:「首先要有一部強勁的電腦,然後可以觀看不同地方的教學影片,學習製作的方法,之後再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亦需要多看、多試、多思考。」創作的有趣之處正正在於,只要你敢去試,永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最喜歡的創作方式是collage and montage —— 先搜集好一些自己喜歡的意念, 再好像炒飯一樣,將當時的所有感覺和材料,炒成一碟當時最有感覺的菜式。」聽上去看似混亂的做法,卻是讓創作者找回主導權的過程。與其憑空想像,將生活已有的素材重新拼湊,不要甚麼就拿掉,想擺放在哪裡就放那裡,最後作品呈現的才會是自己最想要的模樣。「題材主要是對日常的不同感覺,或是來自自己拍的照片,創作過程變得自然而安全,將生活中的碎片組合起來,堆砌成一幅幅的作品與人分享。」每次看到 Eggshellsea 的作品,都會在迷失之中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安全感與悠然自在,告誡着自己不要在生活的洪流中失去方向,努力抓緊自己的信念。
創作的花火
有留意本地樂壇的話,相信不難察覺Eggshellsea 也有參與不少歌手和樂隊的 MV 以及演唱會的影片和動畫製作,張敬軒、 RubberBand、C AllStar、林家謙等等都曾邀他合作。不過問到創作上較有突破和跳出框架的作品,他提到了替香港數碼港艾美酒店大堂以及尖沙嘴中心外牆製作的影片牆。「因為是我第一次以抽象的方式製作商業作品,而大堂的牆身不會有音樂導航,跟平時作品的創作倫理很不一樣。客戶也完全信任並讓我可以把自己的感覺完全投入作品中,以自己的語言呈現意象,這種機會十分難得。」而尖沙嘴中心的難度就在於放在街上的作品由一條條燈條砌成,中間要考慮不少環境因素才能令作品符合理想效果,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大挑戰。
「每次我也會先去看看這份工作的定位,如果是 MV,其實是要用不同的圖像去創作一個視像空間,令『歌曲』這個靈魂有一個更具象的個體讓觀眾投入。在目的性上是要去為這首歌創作,透過這個過程與歌手之間的交流找到一個平衡點,又會變成了一個共同創作的作品, 成為創作的延伸。」繪畫與音樂同為藝術的表達手法,每一次的交流都可以迸發出更璀璨的花火,讓創作者的意念傳遞到更多人的心中。作為香港本地藝術家,Eggshellsea 認為要讓更多人接觸到本地創作,重要的並不是用力去推廣或是標榜哪些特色:「這樣反而會限制可能性,社會上每個人都是建立文化的一分子,只要做好自己,多去感受和抒發,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文化就會自然形成。」屬於每個地方的獨特文化,其實就是由內到外,每一個人最真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