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遠方,凝視着前方沙灘中的自己與爺爺。當天的海浪非常平靜,下午時分不帶任何微風,為了消暑的樹羣不動聲色,一切都嘗試靜默,好讓那個跳跳紥的小孩成為這個場景的主角。是屬於哪年的夏天呢?又是屬於哪個年紀的自己?日本藝術家Jun Makita不斷重覆着以上問題。既然這些回憶都如此難忘,倒不如再次打開那回憶的抽屜,重整一次那年暑假回到自己家鄉新潟的回憶,「在那裡所有的回憶,都是美好的,卻是孤獨的。」

Jun Makita最近在Gallery Ascend所舉辦的個展《夏季狂想曲》(Oh,Summer Days),就是有意讓自己重返那個最快樂的夏天,同時欲帶領觀眾,走訪他小時候認為最純潔的世界。
定格那年暑假

走進展覽廳,牆上作品之下有仿如真實的沙灘,而那片沙灘的用色,都參照着掛在牆上的每幅作品:非常鮮艷大膽,感覺活潑開朗。此時此刻,若單用色彩去判斷主題的情緒,大家必能實在感受到作品中的那份喜悅與快樂,「這個展覽,是關於海洋的回憶、孩童的回憶,帶我重遊小時候那個夏天的新潟。」他小時候給了新潟,年輕時則給了大阪,「我出生於新潟,成長時卻跟家人搬到大阪去。大阪是一個大城市,一切都很急很快,很繁忙,這個城市,一直都難以給我一種歸屬感與安全感。因此,小時候每年暑假,我必趁機重返自己的家鄉新潟,當地的山、海、人,所有的事物,我都非常珍重,而且在那裡發生過的所有事情,我都認為是最寶貴的景象。」作品中,那個看着書卻顯得有點不耐煩的小熊、那個有着不同臉部表情的海浪家庭,都是藝術家兒時的美好回憶,那時對世界的美好想像。
那份孤獨感

此時此刻,我們慢慢將焦點轉移到作品中每位角色的表情上,他們臉容往往有些較為錯愕、不耐煩、驚訝,有些表情,更臨近快要掉下眼淚的邊緣,總之,細看每張臉,都會令觀者產生出一種不自覺的不安。他說,每張作品,都存在着一份「孤獨」在內,「每當暑假結束,又要回到陌生的大阪,那刻心情,有人能明白嗎?記憶中所勾勒的所有輪廓,都有一種孤獨感在內。」
作品訴說着「家」

只要觀察入微,便會看見芸芸角色之中,最頻密出現在畫紙上的角色,就是那只圓潤可愛的小熊。小熊,是藝術家的化身,是他的自畫像,「我有嘗試給過小熊微笑的表情,但每次都覺得有點不對路,最後,我都認為不滿的表情,最為貼切自己原來的個性。」你正在煩惱着甚麼呢小熊?除了無法與家鄉走近,生活是否還有甚麼令你感到孤獨呢?對,小熊想說的話實在有太多了,但也只能透過紙上的小熊有限地吐出:「我小時候很討厭家,爸爸很早就離我而去,媽媽再婚,我卻與新爸爸相處不來。關於『家』,我這麼多年也一直思考着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