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世紀疫症,我們看見了時裝界的團結。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雖然業界生意低迷,整個時裝產業節奏被打亂,但也無阻一眾品牌積極捐款、生產口罩及保護衣,齊心抗疫。當中品牌包括Louis Vuitton、Giorgio Armani、Prada、Dior、Chanel、Salvatore Ferragamo等等,單位不計其數。還有各個品牌在我們stay home日子提供的一連串網上娛樂,如Loewe、Bottega Veneta、Dolce &Gabbana等,均不遺餘力地創作高質內容。也全因疫症,一段空白的時間,令大家漸漸領悟到老早存在於時裝界的弊病,這比新冠肺炎出現得更早、更需正視……

因為疫症,人們被迫騰出時間、放慢腳步,反思生活和生存價值,時裝界亦然。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宣布品牌今後只舉辦一年兩次系列發布;Saint Laurent將缺席9月時裝周;Dries Van Noten帶領40多位設計師聯署,要求整頓零售及折扣季節時間表;英國時裝協會和美國時裝協會發出呼籲時裝界放緩腳步的聲明。原來一段空白的時間,令大家漸漸領悟到老早存在於時裝界的弊病,這比新冠肺炎出現得更早、更需正視。
1
互聯網扮演的角色漸趨重要

沒有人知道時裝表演改以數碼化形式呈現是否可行,但過去多月以來卻足夠證明它的存在有理。上海時裝周、東京時裝周,甚或巴黎及米蘭時裝周,亦有意將時裝系列轉用影片形式面世。然而有這樣的改變,絕對不只考量到簡化發布程序。

有否想過,一場短短平均不過30分鐘的時裝騷,會如何破壞環境?品牌為搭建出奢華舞台,往往耗用大量物資,事後如何處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專程乘飛機出席活動,有想過那程飛機所排放的廢氣就是損耗地球的昂貴代價嗎?online一網打盡,因應時代而誕生,更應為環保而持之以恆。

再者,在電子商務及網購大行其道的時代,可見實體店的存在價值漸漸貶值,再加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症,民眾足不出戶,店舖關閉門市,可想像實體店營運其實步步為營。據BBC報道,英國可能將會有80萬至100萬家公司倒閉,約兩成中小型企業沒有倖存機會。這一疫,令更多品牌考慮在未來日子積極開發電子商務以平衡風險;如何與消費者及時代並行,各家各戶確實要審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