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Cinema】專訪日本導演奧山由之:變遷中的不變【ELLE Cinema】專訪日本導演奧山由之:變遷中的不變

【ELLE Cinema】專訪日本導演奧山由之:變遷中的不變【ELLE Cinema】專訪日本導演奧山由之:變遷中的不變

Photo STEVEN CHEUNG;text NIC;photo assistant KIT LAI;venue THE LANGHAM,HONG KONG. Special thanks to ASIAN FILM AWARDS ACADEMY.
READ MORE

【ELLE Cinema】專訪日本導演奧山由之:變遷中的不變

東京的街道向來是流動的風景,某一天是一片熟悉的街角,轉眼便因一座新建的大橋或一幢拔地而起的高樓而改變了輪廓。不斷變遷中的「不變」,既是一種矛盾,亦是推動日本攝影大師奧山由之拍攝其首部執導電影《長椅小情歌》(At the Bench)背後的情感動力。早前,奧山由之受亞洲電影大獎學院邀請來港,參與學院舉辦的「亞洲電影巡迴放映」活動,ELLE Cinema特別與他進行專訪,分享這個始於一張公園長椅的故事。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ELLE Cinema】專訪日本導演奧山由之:變遷中的不變

一張長椅的故事
「那個小椅子是真實存在的小椅子。」奧山帶着回憶說。在2023至2024年間,他以一張公園長椅為核心,完成了自己首部執導的電影——《長椅小情歌》。這張長椅既是他童年的記憶,也是東京城市發展下的「倖存者」;它殘舊,卻充滿溫度。奧山說:「我很想趁這張長椅還在這裡的時候去拍攝,所以就拍了這個故事。」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回想幼稚園時代,小奧山總會在那附近走動,或與朋友並肩坐在椅子上聊天、遊戲,這些場景深深烙印在他腦海。直至大約兩年前,他發現:「附近開始興建大橋、周邊的景色開始逐漸改變,令人反思東京是一個經常會被突然改寫,或是逐少逐少地改變的一個地方。」這些改變可能悄然無聲,卻往往在某個瞬間讓人感到震撼。正因如此,他選擇讓鏡頭對準這張仍舊安然存在的椅子,彷彿要以影像留下它最後的證明。

【ELLE Cinema】專訪日本導演奧山由之:變遷中的不變

圍繞椅子的多重視角
電影《長椅小情歌》並非單一敘事,而是由不同短篇故事拼湊而成。每個故事都圍繞那張長椅,以不同角色展現自己的視角。

奧山認為:「如果我們只是由一個人講一個故事,用一個視點去描述這張椅子的魅力,那麼我們看到它的故事都是非常片面的。」因此,他邀請了幾位風格各異的劇本家,一同到椅子的所在地觀察,過程中他或許會簡略分享一些關於那張長椅的回憶,然後由他們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這樣的創作方式,不僅讓椅子成為連結多重視角的媒介,也巧妙延續了奧山由之為人熟悉的「矛盾美學」:在相同之中尋找差異,在單純之中衍生多重解讀。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記憶的溫度
觀眾在銀幕上看到的,是一種接近舊菲林的質感。影像帶有微微粗糙的顆粒感,卻同時散發出溫暖的氣息。

「那一張椅子本身是有點舊式的,亦有點殘舊,但是也予人溫暖的感覺。」奧山解釋。對他而言,這張椅子就像一個有着豐富性格的角色;它的磨損與痕跡,是歲月留下的紋理。

於是他選擇用菲林去拍攝,讓影像與椅子在質感上達成共鳴。就像他說的:「菲林也是一種大家都想留下的東西,與這張椅子有一種共通點。」那是一種無法被電子數碼取代的溫度,一種人類對於「記憶」的眷戀。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ELLE Cinema】專訪日本導演奧山由之:變遷中的不變

自主與壓力
與一般商業電影不同,《長椅小情歌》完全是奧山由之的個人項目。他沒有依靠大型製片公司,而是自行集資、組織團隊,從策劃、招募演員到控制預算,全由自己一力承擔。

「這套電影能在電影院公開上映已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因為這完全是我個人的項目。」他語氣帶着感激,也不諱言壓力之大。每一筆支出都需要仔細衡量:錢該花在哪裡?甚麼地方必須節省?一切都必須自己決定。

更幸運的是,在長達一年的拍攝期中,那張椅子並沒有因城市更新而被撤去,讓電影得以在四季更替中完成春夏秋冬的鏡頭。最終,實際拍攝只用了五天,卻包含了東京一年內的所有時間層次。

從攝影到電影
對許多人而言,奧山由之的名字首先與攝影連結。他曾憑着《Bacon Ice Cream》獲得講談社出版文化賞寫真賞,2017年的寶礦力水特廣告更讓他聲名鵲起,其後接連與眾多時尚品牌、藝人展開跨界創作。然而,他的心裡一直懷着一個電影夢。

「我一直都想拍電影,從小就有這個想法。」他說。雖然過去也曾拍攝音樂錄像或廣告,但那些作品往往以音樂或商品為主角,並非以「對白」推動故事。這次,他終於有機會創作一部真正以對話為核心的電影。

作為攝影師的經驗,正好在這裡發揮作用。奧山說:「平時拍照,最重要當然是按下快門那一瞬間,但如何去呈現整件事情也是我一直以來都很着重去表達的,所以我的工作一直都有一種指揮或者導演的這種性質在裡面。」這種對整體呈現故事的敏銳觸覺,成為他跨足電影時的重要資產。

【ELLE Cinema】專訪日本導演奧山由之:變遷中的不變

直視矛盾的聲音
儘管已確認接下《秒速五厘米》真人版電影導演一職,但對於當代日本電影市場大行其道的「改編潮」,奧山由之卻顯得相當冷靜。他坦言:「我自己沒有看過太多改編電影,並不清楚這些作品的特色。不過,我相信是因為有原作的粉絲支持,入場人數會有保證,市場上也會有更多人投資這些作品。我個人受到很多原創電影作品的影響,所以也想挑戰一下自己,拍攝原創電影作品。」這回答讓人更加期待他為日本電影帶來的新聲音。

作為日本新一代導演,奧山並沒有刻意跟隨前人的腳步,反而專注貫徹自己對人類矛盾的探索:「我一直希望直視矛盾,透過作品將相反的東西呈現出來。」他追求描繪人類,而人類正是最為矛盾的生物:「這個世界沒有100%的絕對,就算發生一宗凶殺案,當中也不一定只有正義和惡。」奧山認為,非黑即白的二元劃分永遠最為簡單;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件事雖然非常累人,卻往往會得到不同的結論或感受。「拍這些戲,或者說體驗這些事情,對精神與體力均是極大考驗。然而,我們也必須接觸或了解一些我們不熟悉或不清楚的事物;有時也得懷疑自己。」他如此總結:「所以我覺得,我必須繼續努力。」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都市一角的軌跡
《長椅小情歌》是一部以河岸旁小長椅為出發點的作品,其中收納了東京的城市變遷、童年的回憶、多重敘事的可能性,以及對影像質感的執着。它既是一段個人的心路歷程,也是奧山由之作為創作者向電影世界踏出的第一步。

說到矛盾,不禁想起,香港的街道何嘗不是流動的風景?悄然改變的都市角落又何嘗沒有一再撼動我們的心弦?只是我們總是一邊哀嘆身邊一切不斷變遷流逝但沒時間駐足細味,同時忙於一年幾次「返鄉下」(到東京旅遊)。人,就是如此矛盾的生物。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立即登記接收
image with no details
ELLE MAGAZINE
全城最精采訂閱優惠
立即訂閱
image with no details
專享
COSMART 最新優惠
成為免費會員
立即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