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社交平台Threads的流行帶動更多人作文字討論,近期就經常會看到有人重新討論「Mansplain/Mansplaining」男性說教這個詞語。那麼到底怎樣的情況才會構成Mansplaining,這種情況又只會出現在男性身上嗎?今天就來看看這個詞語背後的含義,以及應該如何應對這種處境吧。
Mansplaining男性說教的定義

「Mansplaining」一詞由「man」(男性)和「explaining」(解釋)組成。翻查資料,原來早就有人在網上詞典Urban Dictionary提出對Mansplaining的解釋:When a man explains something to a woman in a patronizing tone as if the woman is too emotional and illogical to understand.(當一個男性用居高臨下、輕蔑的口吻向女性解釋某事物,好像女性太情緒化和不理性而無法理解時。)《紐約時報》更在2012年將Mansplaining列為「年度詞彙」,可見這種情況的普及性。
日常生活中的Mansplaining

日常生活中會出現的Mansplaining例子可以是:在一個工作會議中,一個女性團隊成員提出了一個想法,希望對某個項目進行改進。然而,一位男性同事立即打斷她,並開始冷嘲熱諷地指出她的想法的不切實際之處,並詳細解釋他認為的更好方法。這位男性同事忽視了她的貢獻,並對她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表示懷疑。

然而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判斷通常都不是出於客觀,而是基於身分偏見而低估對方說話的可信度,例如是認為女性在工作上會較為不理性等等的偏見。
Mansplaining的由來

「Mansplaining」一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2008年,當時美國作家Rebecca Solnit在她的著作《Men Explain Things to Me》中首次使用了這個詞語。Rebecca Solnit在她的書中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她在一個社交活動中遇到一個男性,該男性試圖向她解釋一本她自己寫的書的內容,而且還以為她對此一無所知。這個故事成為了該詞的靈感,並且「Mansplaining」逐漸成為描述類似行為的普遍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