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難免百業蕭條,裁員潮一浪接一浪。若然不幸被裁,加入失業大軍的行列,難免會有不同的負面情緒產生。失業朋友應如何面對?家人、朋友又該如何協助?ELLE.com.hk找來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主席鄭寶君,助大家走出失業的心理困局。
ELLE:失業通常會有些甚麼負面情緒呢?

鄭:失業會帶來很多負面情緒,在乎你處於甚麼階段。起初會覺得迷惘、憤怒、尤其屬被裁走的一批,會產生傷心、被遺棄、被離棄的感覺。隨後慢慢表現一種抑鬱,因為有感失去重要的人際關係,更覺得失去生命中的目標。陷入迷失,是基於覺得人生漫無目的,尤其失業者以前是工作狂的話。亦有失業者表示會失去安全感,尤其需要養家,且經濟狀況沒有太多盈餘,自然會有更大不安感。而在外國研究顯示,失業者的家庭關係支援比較足夠,而本身自尊感並非那麼低的話,他的心理健康狀況會較為良好。
ELLE:甚麼年齡層的人士失業後,最易有情緒問題呢?

鄭:任何年齡層的失業者都有機會有情緒問題,不一定是年輕失業者就比較好過。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性別在處理失業問題上,所採取的方式也有不同。男人通常是解決問題就足夠,在情緒方面較不懂得去表達,而女性則較為習慣表達自己的情緒,願意尋求協助。她們透過哭泣、甚至在社交平台表達出來,這也是處理壓力的方法。
ELLE:作為失業者身邊的朋友或是家人,應該如何去協助失業者呢?

鄭:最初知道對方失業時,都要給予他/她一些空間,讓對方處理一下情緒。接下來,等待對方是否準備去討論這件事,靜待一個談判時機,要看當事人是否有心理準備去面臨失業這個狀況。如果對方是一個具高抗壓能力的人,他的復原能力便會很強。但若然如果你知道身邊人屬於一個低抗壓能力的人,一定要給予他空間。
ELLE:當面對失業朋友、家人時,又可以說些甚麼話讓對方內心好過一點?

鄭:請不要嘗試跟對方開空頭支票,例如「有甚麼事我也會幫你!」假設對方問你借錢,你又不願意借的話,又該如何圓場呢?不要再給失業者一些失望了,其實我們只需說一句:「如果我是你,我也會替你辛苦。我是你的話,我也感覺到那份壓力。」人其實是很簡單的,只要被明白、被諒解、被看得見、感覺到被支持、已經是一件很窩心的事。家人有擔憂是很正常及現實的事,如果可以,作為家人亦可以說:「沒事!有我陪伴你!」要讓對方明白,沒甚麼事是解決不來的,而且是有家人一起共同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