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俊宇專欄:回到未來時
Well Being
鄺俊宇專欄:回到未來時
Photo: Getty Images
READ MORE
鄺俊宇專欄:回到未來時

鄺俊宇專欄:回到未來時

令我走上作家路的一篇作品,是2012年盛傳世界末日前的一夜。當時我在Facebook寫了一篇文章名為 《WhatsApp的「最後上線時間」》。

Photo: Getty Images
鄺俊宇專欄:回到未來時
Photo: Getty Images

令我走上作家路的一篇作品,是2012年盛傳世界末日前的一夜。當時我在Facebook寫了一篇文章名為 《WhatsApp的「最後上線時間」》。

鄺俊宇專欄

這篇發布在我Facebook個人帳戶的文章,我起初並沒有太多的期望,那時候只是在思考若末日沒有來臨,我們是否要思考一下科技到底拉近了,還是拉遠了我們的距離?尤其當科技進步得連對方有否收到你的訊息也能告訴你,然後你又會陷入「為何對方收到了訊息卻沒有及時回覆我」 的猜疑。看?這是不少朋友都經歷過的忐忑吧?很感恩這篇無心插柳的文章,最後卻一夜間獲過萬位朋友轉載,也間接推動我再次追逐作家夢,其後有福氣出版了逾十本作品。 

鄺俊宇專欄

好像說遠了,但正因為科技的進步,令到本來不會相識的你和我走近。然而我會覺得科技方便了我們的聯絡,卻沒有增加了我們的聯繫。聯絡與聯繫是不同的,現在我們很容易去尋找一個人,一個訊息就可以了,但我們不容易去維繫與一個人的關係。再多的訊息其實也不及真實的見面,我曾寫過一句「最實在的溝通,應該是面對面,而不是字對字的。」當現代人連分手都要用訊息代勞(或許以為這樣做會沒有那麼傷吧?但其實不然),我們太依賴科技帶來的小方便,卻遺忘了生活裡最基本的細微。 

鄺俊宇專欄

從前我們相約,要約定地點與時間,那時候或許還是固網電話的時代,手提電話還未流行,你和他要約好確實地點,若一個約在地鐵站裡,一個約在地鐵站出口外,抱歉,那麼約會就泡湯了。看,很不方便吧?但那時候我們好像相對守時,現在呢?看來WhatsApp太方便了,一句「轉個彎到」、「15mins」等等,我們就可以方便遲到吧?但別忘記,願意等你而沒有怨言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珍惜你的人。 

鄺俊宇專欄

那麼未來應該要怎樣的走向?誰也不能左右時代巨輪的推進,我們總是懷念舊時光,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科技的進步,的確令我們的生活變得很方便,但我是一個很老土的人,我仍然很堅持一些科技不能取締的事,包括閱讀會看書、看紙本,包括你現在正拿在手上的《ELLE》。老實說,在這個時代仍堅持出版的確不容易,但對我來說,文字是有重量的,在屏幕上觀看當然方便,但我還是喜歡拿在手上的書,這種質感無可取代。 

鄺俊宇專欄

對我來說,科技進步裡最舒服的時間,大概是2003、2004年左右吧!那時候寬頻剛流行,未有社交媒體,然而會有不少人很有心機地設計網頁,亦有不少網上討論區,每天都有新話題。那時候我們每天下課後回家開啟ICQ或MSN,再等待朋友們上線,然後聊得不亦樂乎,那是一段非常放鬆的時光。

鄺俊宇專欄

後來科技又再進步了,連整個聊天室都可以帶出街,建立一個WhatsAppgroup,大家就隨時隨地可聊天,夠方便吧?可是你又有沒有懷念那時候在家吃完飯、洗完澡後坐下來,再專心一點與朋友們通訊?現在ICQ和MSN都好像被淘汰了,然而那些獨有的聲效,我們好像還記得很清楚。 

鄺俊宇專欄

未來會越來越精采,但我們也不要忘記老土,需知道老土才是永恆,說穿了,科技再進步也好,最可靠的始終是人心。 

Don’t Miss
立即登記接收
訂閱電子報,獲得更多資訊、體驗及禮遇
SIGN UP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