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MEILIAN LEE & 王燁昇

Lifestyle
疫情下的行業使命!物流、藝術、建築、科研如何影響世界發展脈絡?
Photo: JEFF HA (Betty Ng & Cathy Lui ); ZHOUQI (孫文倩 ); photo assistant BENJAI (Betty Ng & Cathy Lui); BJERGSEN、小熊、MARS(孫文倩); styling KIM AU (Betty Ng & Cathy Lui); EMILIE LEE(孫文倩); styling assistant NEAL(孫文倩); hair & makeup WENDY LEE (Betty Ng & Cathy Lui), SHARON XU (孫文倩); coordination KAREN WOO.
READ MORE

疫情下的行業使命!物流、藝術、建築、科研如何影響世界發展脈絡?
經過兩年多的疫情,各行各業砥礪前行,有時仿佛聽到人們埋藏在口罩下呼出來的嘆息。但人類的能力往往比你想像中來得高,適應力比任何生物還要強。究竟在疫情之下,人們有著怎樣的希冀?又帶著怎樣的使命沖破障礙呢?故此,《ELLE》深入探討了疫情時代影響世界發展脈絡的四大行業, 尋訪了物流、藝術、科研及建築業 的代表行業與人物,跟大家分享行業的生態。從訪問中看到的,是一個個充滿希望的故事,正如卡繆書中所說的:「習慣於絕望的處境,比絕望的處境本身還要糟。」 因此,我們可以習慣疫情,但萬萬不能失去希望。
Photo: JEFF HA (Betty Ng & Cathy Lui ); ZHOUQI (孫文倩 ); photo assistant BENJAI (Betty Ng & Cathy Lui); BJERGSEN、小熊、MARS(孫文倩); styling KIM AU (Betty Ng & Cathy Lui); EMILIE LEE(孫文倩); styling assistant NEAL(孫文倩); hair & makeup WENDY LEE (Betty Ng & Cathy Lui), SHARON XU (孫文倩); coordination KAREN WOO.
疫情下的行業使命!物流、藝術、建築、科研如何影響世界發展脈絡?
Photo: JEFF HA (Betty Ng & Cathy Lui ); ZHOUQI (孫文倩 ); photo assistant BENJAI (Betty Ng & Cathy Lui); BJERGSEN、小熊、MARS(孫文倩); styling KIM AU (Betty Ng & Cathy Lui); EMILIE LEE(孫文倩); styling assistant NEAL(孫文倩); hair & makeup WENDY LEE (Betty Ng & Cathy Lui), SHARON XU (孫文倩); coordination KAREN WOO.
經過兩年多的疫情,各行各業砥礪前行,有時仿佛聽到人們埋藏在口罩下呼出來的嘆息。但人類的能力往往比你想像中來得高,適應力比任何生物還要強。究竟在疫情之下,人們有著怎樣的希冀?又帶著怎樣的使命沖破障礙呢?故此,《ELLE》深入探討了疫情時代影響世界發展脈絡的四大行業, 尋訪了物流、藝術、科研及建築業 的代表行業與人物,跟大家分享行業的生態。從訪問中看到的,是一個個充滿希望的故事,正如卡繆書中所說的:「習慣於絕望的處境,比絕望的處境本身還要糟。」 因此,我們可以習慣疫情,但萬萬不能失去希望。
1跨境物流成全一切美好
2022年,全球疫情仍未結束。但在剛剛過去的春節,許多家庭的年味與歡愉似乎並未減少,歡聲笑語在疫情尚未結束的當下顯得尤為珍貴和溫暖人心,很多家庭準備了豐盛的年貨,其中不少甚至是來自國外的好貨,或者是杯中的進口葡萄酒,女士們都悉心打扮一番,用的都是外國小眾彩妝品牌,孝敬父母的禮物是一整套優質的進口保健品……中國跨境物流的發達,令我們即使在疫情當下也能切實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有一句話,叫「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代替在負重前行」。 這句話用在支撐我們實現這些美好時刻的物流行業或許有些煽情,卻不得不說是有道理的。為了探尋在背後無形中支撐我們美好生活的物流業,《ELLE》今期特意走訪了業內翹楚 —— 菜鳥物流,從它的視角來展現這個與我們社會、生活㩦手並進的行業生態。
塑造高效穩固全球供應鏈
成立於2013年的菜鳥,是一家全球化的物流產業互聯網智慧公司。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看似簡單,但由於過程中牽涉到各方面而實際十分復雜。當時中國消費者尤其內地消費者,在購買海外品牌時基本依靠代購,時間周期特別長,平均在一個月以上,而且很多商品在委托代購後,還存在不確定性。當時進口電商的這種困境,便成為了菜鳥決心要打通的目標。
2014年,菜鳥實現了倉配一體化供應鏈服務,使消費者的貨品在出倉前的周轉時間大幅縮短,同年推出的菜鳥電子面單,提高了物流鏈上各環節信息同步的效率,同時減少了碳排放,到後來推出跨境物流解決方案正式意味著菜鳥進入了全新階段。「隨著中國當時的跨境進口的政策利好,菜鳥主要做了這麼幾件事情 : 幫助海外商家在中國建了一張跨境保稅區的倉網,同時又幫助他們在建立了海外的倉網。然後我們和主要的電商平臺在訂單履約和商家備貨這兩個主要環節,做物流系統的數字化平台基建的布局。」據菜鳥進口供應鏈總經理孫蓓蓓介紹。可以說,菜鳥在打穩基礎上面花了極大心血。
尤其在全球供應鏈的規模和穩固程度上,菜鳥從始至終就一直在不停改進。2021年年底,菜鳥正式啟用了位於杭州下沙的最新一代自動化智慧保稅倉。菜鳥建設供應鏈的腳步還在不斷前行。菜鳥在2021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就宣布,在海南共建全球數字供應鏈示範區,菜鳥搭建的海南自貿港商家服務中心,有望大幅度提升自貿港的運作效率。今後,離島消費者在免稅店的提貨時間最快僅需70秒,排長隊取貨的問題將得到明顯改善。
根據《ELLE》了解到,在香港地區的部署上,菜鳥更建成了吞吐量巨大的 eHub 數字物流中樞 ,配合自由港政策下的前置頭程國際貨運,可為進入內地 市場前靈活備貨,以及特殊品類包括醫藥行業、奢侈品行業和酒水行業的搭建能力。據菜鳥香港員工 Connie 表示,最近在各類行業介紹會上提到菜鳥香港的時候,她驚喜地發現,不同商家對菜鳥香港的認知度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021 年11月底,菜鳥成功將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癌症輔助治療藥運抵南美。經過菜鳥打造的全球達、數字化、全鏈路可追溯解決方案,運輸的300多個小時,藥品都處在2-8攝氏度的安全溫度中。不僅如此,菜鳥還開通了馬來西亞 —— 中國的生鮮專線,通過全程冰鮮技術和先進的物流方案,將「貓山王」榴蓮等生鮮在 4小時內從吉隆坡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中。
此外,菜鳥還在不斷拓展跨境電商物流服務的邊界。近年來直播行業的興起,給許多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銷貨與購貨體驗,甚至很多明星都上過直播參與帶貨,其中不乏有抖音、快手這樣的火熱直播平台。在這種情況下,菜鳥也為其他直播平台所售賣的進口商品負責物流工作, 讓各直播平台的商家和顧客也能體驗到順滑、快捷的收貨體驗,更是用直播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
初時情懷
任何行業的開拓者,既要有對未來遠矚的目光,又要有著情懷,藝術行業更是如此。MoCA 的執行館長孫文倩(Miriam)帶我們回憶了那個年代的情形。MoCA 的創立,始於2002年。在當時和她同事、著名傳媒人梁文道的一次聊天中,帶着對藝術機構盈利與非盈利的感歎,她萌發了創立一處「能和人們發生很多關係」的藝術機構的想法。「當時梁文道曾和我聊起過:『你們的這個項目,在上海人民公園裏這麽漂亮的一個位置,如果做成一個盈利項目,那和大多數的人們其實沒甚麽太大關係。』的確,全世界每一個大都市都有各自的當代藝術館,但當時中國大陸地區的城市還未曾有過,所以建立一座和大多數人們能發生緊密互動的當代藝術機構這個想法,最終落錘。」Miriam說。
當下語境
以MoCA為代表的藝術機構在這20年來,很大程度上擴大了當代藝術在社會中的影響。藝術是人類通過某種特定的形式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與結果,因此它的討論範圍並無定域。如何讓藝術變得與每一時代的當下更為緊密?在擴大當代藝術影響力這個話題上,以Miriam為代表的藝術 人,除了策劃舉辦展覽,還對展覽的內容和其對人們當下生活的影響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Miriam 在MoCA的工作進入軌道後,慢慢開始從多個方面思考當代藝術和作為觀眾的人們生 活之間的關係。藝術人更加樂意「不斷地追尋更多可能性,從生活不同角度去看這個世界,甚至用 年輕世代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當下的社會,所以我們用新媒體的手段,把建築、時裝、科學作為我們 藝術探索的話題,讓當代藝術的概念範疇可以不只局限於繪畫、雕塑等等形式。」
如果說這些影響都能靠人力去彌補,那麽,疫情對國外方展覽在中國的落地工作 影響最大的,就是物流成本的上升。「最現實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物流運輸成本比疫情前時期將近貴了 6倍,而且在國外藝術品出關進關的過程中,需要履行的手續更為複雜。僅僅只是這些清關工作,在前期就需要兩國策展方會同有關政府機構進行溝通, 才能保證中後期實際物流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同時,所有展品一旦落地,都需要按照規定進行防疫消毒。」除了物流成本,國外展覽的引進項目在運輸時間上也有很大的 變化,例如展品的海運時間就比以往至少多了50%,空運則因國際航班班次減少甚至偶發性熔斷,而額外平添了許多不確定性。
當代藝術行業在中國這麼過年,一路走來遇到過不少困難,但這些困難都被強大 的初心一一克服過來。未來,期盼當代藝術與人們的生活在未來會更有機地融合在一 起,構建出富有藝術感的人本主義社會。
當越多人願意加入科研行業,其實正意味着科研將取得更大成就,部分病患於 將來不會犧牲其性命。從 Cathy 口中得知,在2019年公佈的數據中,於香港從事 科研的技術專才大概有三萬五千人。「這個數字比起鄰近國家或地區,都是比較低 的。我認為香港可以創造一個較好的生態系統,讓科研人員得到更多機會。因有時 候政府會在最初的科研階段提供支持,但去到中後期,未必盡然。」Cathy 認為香港在科研上,絕對有能力領先亞洲其他地區,前題只要改善到整個生態系統的大環境。「因為我覺得無論再好的技術,但沒有政府推動至『落地』,一切都淪為紙上談兵。」她以無人駕駛技術來作解說,指出在港一直處於灰色地帶,沒有致力推動, 法例上亦不認可,最終技術變相會遜於其他地區。
Don’t M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