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多的疫情,各行各業砥礪前行,有時仿佛聽到人們埋藏在口罩下呼出來的嘆息。但人類的能力往往比你想像中來得高,適應力比任何生物還要強。究竟在疫情之下,人們有著怎樣的希冀?又帶著怎樣的使命沖破障礙呢?故此,《ELLE》深入探討了疫情時代影響世界發展脈絡的四大行業,尋訪了物流、藝術、科研及建築業的代表行業與人物,跟大家分享行業的生態。從訪問中看到的,是一個個充滿希望的故事,正如卡繆書中所說的:「習慣於絕望的處境,比絕望的處境本身還要糟。」因此,我們可以習慣疫情,但萬萬不能失去希望。
1
跨境物流成全一切美好

2022年,全球疫情仍未結束。但在剛剛過去的春節,許多家庭的年味與歡愉似乎並未減少,歡聲笑語在疫情尚未結束的當下顯得尤為珍貴和溫暖人心,很多家庭準備了豐盛的年貨,其中不少甚至是來自國外的好貨,或者是杯中的進口葡萄酒,女士們都悉心打扮一番,用的都是外國小眾彩妝品牌,孝敬父母的禮物是一整套優質的進口保健品……中國跨境物流的發達,令我們即使在疫情當下也能切實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有一句話,叫「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代替在負重前行」。這句話用在支撐我們實現這些美好時刻的物流行業或許有些煽情,卻不得不說是有道理的。為了探尋在背後無形中支撐我們美好生活的物流業,《ELLE》今期特意走訪了業內翹楚——菜鳥物流,從它的視角來展現這個與我們社會、生活㩦手並進的行業生態。
塑造高效穩固全球供應鏈

成立於2013年的菜鳥,是一家全球化的物流產業互聯網智慧公司。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看似簡單,但由於過程中牽涉到各方面而實際十分復雜。當時中國消費者尤其內地消費者,在購買海外品牌時基本依靠代購,時間周期特別長,平均在一個月以上,而且很多商品在委托代購後,還存在不確定性。當時進口電商的這種困境,便成為了菜鳥決心要打通的目標。
2014年,菜鳥實現了倉配一體化供應鏈服務,使消費者的貨品在出倉前的周轉時間大幅縮短,同年推出的菜鳥電子面單,提高了物流鏈上各環節信息同步的效率,同時減少了碳排放,到後來推出跨境物流解決方案正式意味著菜鳥進入了全新階段。「隨著中國當時的跨境進口的政策利好,菜鳥主要做了這麼幾件事情:幫助海外商家在中國建了一張跨境保稅區的倉網,同時又幫助他們在建立了海外的倉網。然後我們和主要的電商平臺在訂單履約和商家備貨這兩個主要環節,做物流系統的數字化平台基建的布局。」據菜鳥進口供應鏈總經理孫蓓蓓介紹。可以說,菜鳥在打穩基礎上面花了極大心血。

有了這樣的基礎,就有了如下場景實現的可能性——「如果消費者在天貓國際或者考拉上購買一個商品的話,它會在物流詳情的時效表上看到貨品由菜鳥香港倉發貨,或者是由菜鳥比利時海外倉發貨,或者是由菜鳥一號保稅倉發貨,預計最快次日抵達,甚至在物流詳情上可以看到此刻我的貨品正在什麼地方,在消費者端可以獲得這樣的體驗感。」女性對細節和體驗特有的執著,讓孫蓓蓓在菜鳥的這一成就上感到十分驕傲。

尤其在全球供應鏈的規模和穩固程度上,菜鳥從始至終就一直在不停改進。2021年年底,菜鳥正式啟用了位於杭州下沙的最新一代自動化智慧保稅倉。菜鳥建設供應鏈的腳步還在不斷前行。菜鳥在2021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就宣布,在海南共建全球數字供應鏈示範區,菜鳥搭建的海南自貿港商家服務中心,有望大幅度提升自貿港的運作效率。今後,離島消費者在免稅店的提貨時間最快僅需70秒,排長隊取貨的問題將得到明顯改善。
根據《ELLE》了解到,在香港地區的部署上,菜鳥更建成了吞吐量巨大的eHub 數字物流中樞,配合自由港政策下的前置頭程國際貨運,可為進入內地市場前靈活備貨,以及特殊品類包括醫藥行業、奢侈品行業和酒水行業的搭建能力。據菜鳥香港員工Connie 表示,最近在各類行業介紹會上提到菜鳥香港的時候,她驚喜地發現,不同商家對菜鳥香港的認知度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