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路只能一人走!」才情橫溢卻經歷生離死別的龍應台了解孤獨的真義
Lifestyle
「有些路只能一人走!」才情橫溢卻經歷生離死別的龍應台了解孤獨的真義
Photo: Facebook
READ MORE
「有些路只能一人走!」才情橫溢卻經歷生離死別的龍應台了解孤獨的真義

「有些路只能一人走!」才情橫溢卻經歷生離死別的龍應台了解孤獨的真義

Share to:

來到《ELLE》的作家系列了,這次為大家介紹名字響遍大中華地區的龍應台,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她發表了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遍佈華人地區如兩岸三地、新加坡,德國等地,享譽中外的她,原來家庭愛情生活也有自己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她的傳奇一生吧。

Photo: Facebook
「有些路只能一人走!」才情橫溢卻經歷生離死別的龍應台了解孤獨的真義
Photo: Facebook

來到《ELLE》的作家系列了,這次為大家介紹名字響遍大中華地區的龍應台,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她發表了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遍佈華人地區如兩岸三地、新加坡,德國等地,享譽中外的她,原來家庭愛情生活也有自己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她的傳奇一生吧。

1龍應台各種著作

龍應台,1952年出生,台灣高雄人,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獲美國

龍應台,1952年出生,台灣高雄人,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和中華民國首任文化部部長。各種著作對華人世界有深刻影響,最新一本為《大武山下》。

2成名作被余光中稱為「龍捲風」

龍應台的成名之作是1984年於中國時報撰寫《野火集》專欄,引起熱烈迴響,是

龍應台的成名之作是1984年於中國時報撰寫《野火集》專欄,引起熱烈迴響,是1980年代對台灣民主發展極具影響的一本書,被余光中稱其為「龍捲風」,同年出版《龍應台評小說》震動台灣文壇。

3文字應如泥土長出來的蒲公英

龍應台之所以在文壇享有如此的影響力,是因為她的雜文針砭時弊,切中

龍應台之所以在文壇享有如此的影響力,是因為她的雜文針砭時弊,切中民意,起初她在台灣《中國時報》等報刊發表大量雜文、小說評論,掀起軒然大波,成為知名度極高的報紙專欄作家,負笈美國時,愛默生對她的影響甚多,他的一句話「你的句子應該像從地里挖出來的蒲公英,根很長,粘著泥土,還是濕的」令她尤其深刻,因為這句話,我們今天所讀到的龍應台的文字都非常貼地,毫不艱深晦澀。對於社會上不公義的事情,她以冷峻的筆調,毫不保留地進行批判。

4以敢於批評時政著稱

龍應台以敢於批評時政著稱,他在外國遊歷後,回到台灣,見到社會上存在

龍應台以敢於批評時政著稱,她在外國遊歷後,回到台灣,見到社會上存在著很多不公義的事情,看到市民委曲求全地承受下來,不懂向政府爭取,改善弊端,於是她也再按捺不住,揮筆疾書,務求喚醒大眾。

5龍應台的前夫

說到龍應台的私人生活,就不得不提她的前夫,她的前夫為德國人,是一個

說到龍應台的私人生活,就不得不提她的前夫,她的前夫為德國人,是一個外交官,當時她在美國與丈夫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但是她的心裏卻沒有把美國當成自己的家。10年之後,龍應台偕同德籍丈夫,一起回到台灣,本以為自己可以落地生根。

6育有兩子

但是他們在台灣只住了3年,因為丈夫事業上沒有空間發展,1986年,他決定

但是他們在台灣只住了3年,因為丈夫事業上沒有空間發展,1986年,他決定赴瑞士應聘,龍應台隨夫同行。從34歲到47歲,龍應台在歐洲度過了相夫教子的13年,一路隨着丈夫從瑞士搬家到德國,把兩個兒子安德烈和菲利普帶大。  

7和香港結下緣分

儘管龍應台當時在歐洲的溫暖小家離故鄉非常遙遠,但她的心卻從來沒

儘管龍應台當時在歐洲的溫暖小家離故鄉非常遙遠,但她的心卻從來沒有離開過台灣,她的經歷令她可以以更寬闊的眼界和關懷看事物,1999年去台北擔任文化局長的機會到來時,她決定隻身返回故鄉。之後更曾經住過香港,任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8孤獨的真義

龍應台對其家庭生活的描寫,隻字不提她的德國外交官前夫,只在2003年作

龍應台對其家庭生活的描寫,隻字不提她的德國外交官前夫,只在2003年作品《銀色仙人掌》中透露自己已經離婚。在辭官之前,龍應台的爸爸就去世了,還沒有在痛苦中緩過來的時候,更是經歷了自己的感情生活破碎,兩子由兩人分開撫養,離婚之後,龍應台遲遲沒有再婚的表示,面對父親的離開、母親的老去、兒子的分離,龍應台比誰都要明白孤獨的真義,但她卻走得越發篤定。
如果有興趣閱讀龍應台的書籍的話,可以看看以下的作品:

9龍應台作品:《野火集》

自1985年以來,龍應台在台灣《中國時報》等報刊發表大量雜文,在社會上引起

自1985年以來,龍應台在台灣《中國時報》等報刊發表大量雜文,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成為知名度極高的報紙專欄作家。以專欄文章結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創下了一月之內再版二十四次的記錄,風靡台灣,是80年代對台灣社會發生巨大影響的一本書。

10龍應台作品:《目送》

《目送》中龍應台以她流暢的筆法寫出了三代人的心情,《目送》是龍應台的情

《目送》中龍應台以她流暢的筆法寫出了三代人的心情,《目送》是龍應台的情感文集,由六十多篇散文所組成。書中作者寫父親的死亡、母親的衰老和失智、對父母的憐惜和體恤;寫兄弟攜手共行,兒子的離別,朋友的牽掛;寫自己的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

11龍應台作品:《親愛的安德烈》

《親愛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龍應台和兒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的

《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台和兒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的結集。 36封家書呈現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收入該書的三十多封書信,感動了無數被「親子」之間隔閡與衝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該書為讀者弭平代溝、跨越文化阻隔、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