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Tommy Wan

Lifestyle
專訪香港藝術家LOKKI:「一個人在自我創造的狂想中得以自在地遊走,必定是對現實存在不滿。」
Photo: Text TOMMY WAN
READ MORE

專訪香港藝術家LOKKI:「一個人在自我創造的狂想中得以自在地遊走,必定是對現實存在不滿。」
沒有人一出生便是完美無瑕,就像是底下佈滿了隱形線條和色彩的白紙,隨著人生步伐慢慢展現出專屬自己的個人作品。香港本地藝術家LOKKI雖然大學主修時裝設計,機緣巧合下卻重拾小時候的興趣,利用畫筆以超脫寫實具象的手法將內心真實的想法展露無遺。藉著剛過去的《The Broken Pieces 2.8/5》畫展,我們得以窺探這位情感豐富的藝術家如何述說他的自我尋找旅程。
Photo: Text TOMMY WAN
專訪香港藝術家LOKKI:「一個人在自我創造的狂想中得以自在地遊走,必定是對現實存在不滿。」
Photo: Text TOMMY WAN
沒有人一出生便是完美無瑕,就像是底下佈滿了隱形線條和色彩的白紙,隨著人生步伐慢慢展現出專屬自己的個人作品。香港本地藝術家LOKKI雖然大學主修時裝設計,機緣巧合下卻重拾小時候的興趣,利用畫筆以超脫寫實具象的手法將內心真實的想法展露無遺。藉著剛過去的《The Broken Pieces 2.8/5》畫展,我們得以窺探這位情感豐富的藝術家如何述說他的自我尋找旅程。
藝術影響藝術
「我有幸曾赴英國布里斯托 (Bristol) 作交流生,當地的教育氛圍很鼓勵學生跨界別修讀課程,即使讀時裝設計的學生也可以上素描堂,那裏的環境與身邊的同學老師在審美和思考空間的包容度都很高,令我學懂了如何將思考穿梭於不同的媒介裡互相攝取靈感。」藝術的好處在於,你永遠不會被規限在框架之中,正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交流正是突破思維的重要一步。LOKKI的時裝背景恰好讓他對繪畫有著獨特的美感指標:「時裝設計裡的概念和美學的認知對我現在的藝術風格有著很深厚的影響,對人體比例的審美,對於High-End的定義和理解,尤其在較早期的手稿作品上更顯出濃厚的時裝設計根基,貫穿至近期作品對於一個系列的安排與構想。」
2.8/5
從畫展名字中可能會令人聯想到,LOKKI有著用5分基準為日常大小事評分的習慣。或許此時此刻,他正處於一半多一點 「2.8」的位置,是未致清晰的自我,亦是帶著怯懦然而以熱情超越刻板保守的自己。「其實我只是想用一個最簡潔易明的方式去修復進程,5分為一個圓滿自我的狀態,2.8則是我形容自身在這個展覽對於自我的形容。想讓來看到展覽的觀眾都能夠反問自己人生此刻對自己的滿意度。」時而充滿自信,時而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每個人每天又何嘗不是經歷著由0到5的修復過程?「我認為人對自我的認知每天也會跳動。絕對會有達到5分的一天,只是不知道維持於那個狀態的自己會是多久。」LOKKI的作品正好讓我們了解到「我們並不是要凡事做到最好才能成功啊」,重點在於如何在自我修復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閃亮點,最終擺脫迷失的狀態。
創作的旋律
畫展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十一幅受香港流行音樂啟發的作品,時裝以外音樂亦同時是LOKKI發掘靈感的重要源泉:「我很需要在創作時全程投入於專注的氛圍。我很喜歡流行音樂以旋律、歌詞、編曲、後期混音去制造一個具象的思考空間。透過聽覺的衝擊,腦袋便會不自覺投入相對的情緒讓我更容易繪畫出相對的視覺畫面。」而這一次的畫展更是受到近年崛起的香港歌手林家謙的歌曲〈特倫斯夢遊仙境〉啟發,他形容當創作者的動機令他感同身受時,都能激發他對展覽的延伸思考,以及確立對作品內容的方向:「Oscar填的詞所描繪出一種遼闊的空間感和虛幻交錯的世界觀;林家謙於旋律間所安置的高低起伏;對每粒字悉心安排的唱腔,都使我去反思歌者創作的動機。一個人在自我創造的狂想中得以自在地遊走,必定是對現實存在不滿。」從而讓LOKKI透過作品繪畫出對被社會給予的期望、標籤與批評之間壓得支離破碎的自己,所要發出的吶喊。
釋放自我
畫展的另一部分則可以看到色彩逐漸豐富並有著混合意象的畫作,LOKKI形容為展示修復過程的掙扎,筆觸間佈滿猶豫、焦急與窒息的情緒,只能靠自己的想像填補畫作的空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The Puriest Touch》,看似二人相擁的景象讓我想起了以前一位受訪者所說:「我很少會擁抱男性,但我很想擁抱他或是和他擊拳,告訴他『我就在你旁邊』。」被社會中的內外戰爭壓垮時,我們需要的也許只是一個最純粹的擁抱。同樣面對混亂的自我修復時,LOKKI則選擇排空腦內的一切煩擾:「我會離開一下工作室,讓腦袋抽離,可能是隔天也可能是隔一星期,然後再回來與它們對峙。在經歷腦海中不斷反思,和對自我價值的確立,便偶然地可以變得悠然自得。」
Don’t M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