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年輕的海歸建築師王旖濛於2020 年為自己度身訂製了這個家,可以說是她內心世界的外化,她把個人的喜好和趣味,通過自己的設計展現在這個家裡。向南窗外正巧是央視大樓,她說,那是她偶像的作品。
The Owner

王旖濛,90後建築師,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建築學院,EDGE設計工作室主理人、正經做夢文化創意公司聯合創始人及創意總監。

2020 似乎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理想豐滿,而現實骨感的一年。眼前這個在陽光裡呈現出凌厲的線條和雅致灰度的空間,是年輕建築師王旖濛的家。在她決定把這個單位從租客手中收回,變成自己的家的時候還是2019年,誰也沒有想到後面的變故。儘管計劃被打亂,可是她還是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設計在2020年把整個家的硬件部分完成了。

在結構布局方面,她把原來相對的兩個睡房打通成為一個主人房,並且把一間睡房縮小,北牆向南移動,就正好在幾乎整間屋的中心地帶出現了一個展示空間。「其實這個區域我打算以後定期更換一些內容,有些自己的小收藏或者朋友的作品,可以在這邊展示。」除了這個展示區域,她還在從客廳通向睡房的走廊弧形牆面上建造了四個類似「壁龕」的牆體結構,「我在本來完整的牆中切了幾個負空間出來,用綠色、紅色、藍色和黃色這四原色為它們增加顏色屬性,這樣走廊便多了一些隨意又活躍的小細節。每個負空間也會有自己的功能,也可以展示更多的作品。」

空間的打通之外,這個家讓人一眼看去就不一樣的,還是牆身和地面材質的處理。「牆壁用了一種特殊的塗料,塗料裡面帶水泥砂漿,是德國的一種工藝,跟傳統滾輪塗料的工藝不一樣的是,要像批刮水泥一樣批上去,所以能看出來有很多手工的痕迹。有這種質感,燈光照在上面,會有不一樣的光影效果。這會比普通的油漆牆、牆紙牆更有動態的感覺,也更有人文的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