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竹和虎皮蘭要如何養?澆水避免爛根方法公開

龜背竹和虎皮蘭要如何養?澆水避免爛根方法公開龜背竹和虎皮蘭要如何養?澆水避免爛根方法公開

三采文化《綠境》
READ MORE

龜背竹和虎皮蘭要如何養?澆水避免爛根方法公開

近年越來越多人當起「新手植物爸媽」。不過跟所有新手爸媽一樣,總是要花時間摸索,經歷焦葉、爛根,才能從「黑手指」逐漸進化成「綠手指」。參考《綠境》一書的摘文,簡單明瞭地告訴你入門的「龜背竹、虎皮蘭」養護秘訣,以及澆水小技巧,成功在家打造一座綠植花園。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下面為三采文化《綠境》一書的摘文整理:

新手都該懂的事1:虎皮蘭不能澆太多水

新手都該懂的事1:虎皮蘭不能澆太多水 

原產於熱帶西非,東起尼日利亞至剛果。在印度、馬達加斯加、印度尼西亞和其他熱帶地區也有發現。它的生長方式大都是蓮座叢生式,葉子的形狀各異,有的高度可以達到1∼1.5公尺,除了市面上常見的金邊虎皮蘭外,亦有色彩對比漂亮的月光虎皮蘭(Sansevieria trifasciata 'Moonshine')及線條短矮的銀虎虎皮蘭(S.kirkii 'Silver Blue')。虎皮蘭也會開花,但卻不是蘭花家族的)。虎皮蘭總品種數量大約有70多種,價錢從幾十塊到上萬塊都有(出藝、出斑等)在外型上也各有特色,是許多玩家喜歡蒐集的品種。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虎皮蘭養護方式

虎皮蘭養護方式:它們極易栽種,耐旱、耐陰,生命力強,無論在何種環境下皆能生存(但還是要有微光)。若要放室內建議選用排水性好的,如純椰纖或多肉土,要留意置於室內的虎皮蘭澆水要適量,號稱最像塑膠植物的虎皮蘭⋯⋯會傳出噩耗都是澆太多水根部腐爛而死的。

在冬季15℃以下時則代謝較慢生長速度變慢(甚至停滯),屆時甚至可以一個月以上不用澆水,若不確定怎麼拿捏水分也可以觀察葉面,待表面微皺再澆。

其他補充:除了易於栽種外,研究證實,虎皮蘭能夠幫助保持家中空氣清潔,去除甲醛和苯和三氯乙烯等毒素,在夜晚時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成效高,是許多居家新落成的贈禮首選。此外它本身還能抑制細菌和黴菌的生長;簡而言之是完美的室內植物。

新手都該懂的事2:龜背竹氣根是可以修剪的

新手都該懂的事2:龜背竹氣根是可以修剪的 

所有剛開始在室內享受種植樂趣的人都會養的種類,受歡迎到在IKEA都可以看到假的版本(甚至連斑葉的都有)。龜背竹耐陰耐旱好扦插,它原產於墨西哥南部,是一款生命力強健的物種,幼體期沒有裂葉也沒有孔洞,會利用發達的氣生根「爬」上樹(氣生根可以延伸像電線一樣長)。

然而隨著生長,新長的葉子會發展出裂葉與孔洞,關於這些標誌性的孔洞是如何演化有許多推測,有一說是為了讓葉子可以承受強風而不會撕裂,或者讓更多的光線從孔洞通過達至下部葉子。幼體期後的二至三年,在光線與攀爬條件都良好的狀態下,可以發展為亞成體(孔洞數穩定,葉片直徑可達70∼90公分)。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龜背竹養護方式

龜背竹養護方式:龜背竹的生長適溫在攝氏20∼25℃,冬季成熟植株短時間可耐5∼15℃的溫度,是雨林植物中比較抗寒的品種。夏季生長期間植株生長迅速,應適時地追加液態肥做為追肥。

另外,在室內要考量栽培空間,室內光線不足蒸散作用也不夠發達,莖部徒長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所以在安排擺放的時候需要確認空間足夠,否則容易會影響莖葉的伸展,顯示不出姿態。室內種植時,介質要求肥沃疏水、但保水性好的微酸性壤土,可以選擇用椰塊混泥炭土。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其他補充:龜背竹的種小名"deliciosa"有美味的意思

其他補充:龜背竹的種小名"deliciosa"有美味的意思,在原產地是可以吃的水果(據說有鳳梨的香味),不過在室內種植時因為光線不足以讓它們植株發育成熟,所以不太會開花結果。

另外因為喜歡追光,植株方向很容易因光源而改變,適時地轉向很重要。很多人會煩惱於它發達的氣根,氣根是可以修剪的,不過會影響它們新葉的大小發展(也可能裂葉跟孔洞的數量減少),而斑葉(尤其是日本白斑型),在氣根受阻時白斑的部位容易焦黑,不剪去氣根可以將它引導入底下的盆土或是給予攀爬棒攀附。

 

新手都該懂的事3:澆水的頻率這樣看

新手都該懂的事3:澆水的頻率這樣看 

在室內養殖往往很難理解通風的定義,最簡單的方式是去同步感受,如果自己可以在該空間作息不覺得悶的環境,就是有達到通風的標準。在夏季開冷氣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需要額外注意的只有該植物對濕度的要求有沒有被滿足而已,切記千萬不要拿電風扇直吹葉子,無時無刻被風吹不是應該有的原生環境狀態,溫和自然流動的風才是最好的。

澆水的頻率也著實是個大學問,可以歸納一個簡單的公式:

吸收作用(自體因素)×蒸散作用(外在因素)=水分需求

自體因素:葉片的厚度、盆中根系是否發達、品種本身對水分的需求?

外在因素:養殖環境通風、盆中介質組成、盆子大小、季節溫度變化?

在各種環境條件中最常見也最需要立即改善的是無風但潮濕悶熱的環境,這是多數都市生活形態者在夏季室內常有的狀態。

在各種環境條件中最常見也最需要立即改善的是無風但潮濕悶熱的環境,這是多數都市生活形態者在夏季室內常有的狀態。除了要特別注意介質的排水結構跟澆水次數降低外,前面開頭提及的通風也相當重要。然後,便能體會沒有一盆植物的澆水頻率是一定的,這是一個很動態的變化,要說不變應萬變的測量方式就是將手指伸進土裡半個到兩個指節的程度去確認(深度差異看盆的大小),在室內環境介質帶有濕氣、像是好吃的布朗尼時就還不需要澆水。

如果像放好幾天已經發乾麵包,那就必須盡快澆透,但在澆透後也必須觀察土壤是否在三天內再成為濕潤的布朗尼狀態,而不是一直都像燕麥粥那樣泥濘,燕麥粥狀態太久的成因就是環境不通風,或是該植物的根系有損傷沒有在吸水⋯⋯這些都需要被留意盡快改善以免爛根死亡。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綠境》

《綠境》

以四季的植物觀察為主幹,以更有脈絡系統地記錄一年當中的植物生長狀態,配以當季的養護建議,書中推薦超過50款適合養殖的品種,及如何與空間搭配,更有相關的器具設備之運用等。

本書別於一般園藝書籍,而是一本兼具美麗與實用的生活風格質感書。將呈現植物風格照及更多接地氣的植栽資訊、硬核知識,讓大家從基本知識裡領悟植物對於人和空間的影響,再透過盆器的選配打造它的外型,從而掌握技巧,讓植物真正走入你的日常,營造美好生活。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Fashion Team
by Candy Chung (ELLE TW),edited by Crystal Leung
立即登記接收
image with no details
ELLE MAGAZINE
全城最精采訂閱優惠
立即訂閱
image with no details
專享
COSMART 最新優惠
成為免費會員
立即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