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Keith Chan

Decoration
【陳丞軒專欄】與香港藝術家林東鵬的一席話
Photo: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藝術推廣辦事處
READ MORE

【陳丞軒專欄】與香港藝術家林東鵬的一席話
上一篇專欄採訪了LAAB Architects有關創作「香港部屋」的故事。正值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21香港部屋展覽完結之時,我也訪問了這次的展覽的創作者林東鵬,看看他作為一個香港藝術家,在疫情之下,限制以內,如何構想及創作出這次的主題 ——《半步屋》。
Photo: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藝術推廣辦事處
【陳丞軒專欄】與香港藝術家林東鵬的一席話
Photo: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藝術推廣辦事處
上一篇專欄採訪了LAAB Architects有關創作「香港部屋」的故事。正值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21香港部屋展覽完結之時,我也訪問了這次的展覽的創作者林東鵬,看看他作為一個香港藝術家,在疫情之下,限制以內,如何構想及創作出這次的主題 ——《半步屋》。
問起林東鵬在疫情期間進行遙距藝術創作,最終甚至未能親自到訪,遇到了甚麼困難,是實際的構建處理問題,還是在意念創作上需要作出一定的退讓?他說遙距創作非最大的難處,因為這些皆是可從技術上解決的事,但「不確定性」才是他面對的最大難處。當一切也不確定,包括展期、日本會否開關、展覽的構建狀態,以及在過程中與不同創造伙伴之間的關係,這些不確定性除了令他的心理因素變得不穩定,創作也進而因不確定性而充滿可變性。他認為,既然「不確定性」已屬沒法改變的事實,倒不如吸納這種不確定為半步屋創作的一部分,把自己處理不確定性的方法變成半部屋的創作元素。他只為自己訂下唯一堅持,就是不論開關與否,最終能有多少觀眾能親身參觀,也要將自己想像中的創作呈現出來,好好將之完成。我覺得這也是「半步」的一個意思,也許在疫情只能做半部,或是只能踏出半步,但正是這半半的不確定,才為這次的創作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在充滿影像的一半中,林東鵬選擇了「雀鳥、傳說、稻米、四時」為主題,驟看似乎不見與香港的關連。他說當大家從視覺上去看,空間中最大範圍的影象與「雀鳥、傳說、稻米、四時」有關,這是津南當地給他帶來的靈感和感受而創作出的。對於他而言,與香港的關連更大部分在於抽象及情感之上,而並表面的影像。當你看到展品中的文字創作,如部屋外的橫額寫著的「在鄉,呼吸自由」,以及屋內的句子及留白的半部屋狀態,就是他對香港的情感抒發。他認為創作不一定要選擇很香港或很日本的主題,最重要是兩者之間的關連,既能從對方身上找到靈感,內容更要超越單純個別的本土意識。這次的創作既包含林東鵬對香港的期盼,也有對日本的盼望,更是對人類能在社會自由生活的願望。簡單來說,影象題材源自津南,但抽象的感情卻是由香港出發,到日本再及全世界在社會生活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