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建築學背景的屋主Andrew曾在瑞士工作及生活,他坦言當地的生活節奏跟香港截然不同,回港後確實很難適應。他指出,無論於視覺、聽覺還是生活上,香港這座城市都甚為多姿多采,因此他渴望居所是靜謐的空間,予人心境平和,能一洗煩囂,同時讓人思考及內省。

屋主Andrew在美國Cornell University學習建築,並於2020年獲得建築學位,首份工作受聘於瑞士巴塞爾的知名建築事務所Herzog &de Meuron。Andrew於2022年決定搬回香港,現時從建築界轉戰金融投資和房地產工作,但他仍然對建築保持熱忱及連繫。去年初他搬入全新裝潢的新家,並邀請室內設計公司Lim+Lu一同合作。圖左至右:屋主Andrew、Lim+Lu共同創始人Elaine Lu及Vincent Lim。
空間的流動性

客廳設計簡約而富建築美學,梳化的品牌是Norm Architects;米色地氈為家居品牌Menu的Gravel Rug,以上均購自家具店Studio WOOL。梳化上的彩色條紋抱枕牌子為Paul Smith ;茶几上的雲石高腳碟由Lim + Lu設計。
2022年,Andrew從瑞士回港不久便着手處理新居裝潢事宜。「當時項目啟動期間,我仍在當全職工作。最初我想自己獨力承擔這個項目,不過我在從事建築多年來學到的一件事,就是共同協作會產生更好效果。」Andrew讀建築時,學術論文是關於建築學的崇高(sublime)概念,題目為《恐怖與崇高》(Terror and the Sublime),他想把崇高概念應用到家庭環境中。其後,Andrew聯繫了室內設計團隊Lim+Lu,並向他們闡述這一點。「也許我們接受相同的教育,他們很明白我的意思。」三人一拍即合,於是一同展開這個設計項目。Andrew家居的原單位有三間睡房,為了優化空間布局,Lim+Lu細想後決定將原有的牆壁拆除,創建出一個寬敞的家居工作空間、用餐區和起居區域,並使各空間流動自如。

門廊位置的材質混合得天衣無縫,當中選用暖色(藤條、木材)和冷色(灰泥牆、水磨石)的相互碰撞,冷暖物料的反差在視覺上顯得相當和諧。Andrew大約於五年前開始有意識地收集擺設、書籍、黑膠唱片等,並放在新居的角落。
Lim+Lu解釋:「這樣就能創造出一個開放、通風、舒適的生活環境,且優化了空間使用率,增加連繫互動。」設計團隊指出,是次項目的主要靈感是在整片空間中建立流動性和開放性。「改造後的布局採納更多自然光,以簡約但突出的建築美學來增強整體的寬敞感。乾淨的線條、整齊劃一的空間和中性色調都經過精心挑選,營造出寧靜的氛圍。我們對細節一絲不苟,確保從家具、燈具等每個元素都能體現美感。而功能性在設計過程中也不可或缺,重點是優化空間的使用率。而流動成為功能空間的一部分,因此得盡可能減少走廊等不必要的過渡空間。」Lim+Lu詳細地向我們分享當中的設計概念。
日本情意結

廚房的櫃子上放着屋主從日本「藝術島」直島買來的南瓜擺設;碟子是Andrew母親的禮物。
在Andrew的家居內,有不少設計元素帶有濃厚的日本情調。至於為何對日本文化帶有情意結,Andrew細說:「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著作《陰翳禮讚》、法國哲學家Gaston Bachelard的《空間詩學》對我的設計哲學影響最大。我認為他們非常了解空間和情感的細微差別,能很好地掌握當中的多義性。人們可能會嘗試將日本設計與某些流派和術語如『簡約』和『禪宗』聯繫起來,但這些都是流於片面和簡化的描述。我想說,我對日本文化沒有情感上的依戀,但我欽佩他們對難於定義或量化的事物的探索。我相信這就是為甚麼在體驗真正優秀的日本設計時,我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這是難以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