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強專欄】《貪新念舊》- 台北走走

【盧永強專欄】《貪新念舊》- 台北走走【盧永強專欄】《貪新念舊》- 台北走走

READ MORE

【盧永強專欄】《貪新念舊》- 台北走走

對於台灣這個地方,我是比較主觀的,因為做了13年台灣女婿,我對島上的文化、生活和設計等,都有自己的看法。第一次認識台灣是在郵票上,學校附近的郵票舖老闆總喜歡向我們推銷台灣郵票,因為便宜和設計精美,最適合我們這些集郵初哥;他更教曉我們中華民國是台灣,還有個蔣公在那裏韜光養晦,準備光復大陸;那時候懵懵的,對他的說話也沒有認真深究。

很多年後,第一次踏足台灣,朋友問我最想去什麼地方?
「Mark哥看報紙那條天橋。」我答。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太太待產時,我每個星期五都是搭最後一班機來台北待個週末,然後在禮拜一早機回港。女兒出生後,我更在大安區住了一段時間,每天穿梭瑞安街和雙和醫院,繁忙時間的中和區交通和香港的紅磡一樣,都是塞到 in天荒地老;那一年的聖誕濕濕冷冷、但是看見小生命又十分溫暖,我對這個城市住出了一份特別的感情。

太太待產時,我每個星期五都是搭最後一班機來台北待個週末,然後在禮拜一早機回港。女兒出生後,我更在大安區住了一段時間,每天穿梭瑞安街和雙和醫院,繁忙時間的中和區交通和香港的紅磡一樣,都是塞到in天荒地老;那一年的聖誕濕濕冷冷、但是看見小生命又十分溫暖,我對這個城市住出了一份特別的感情。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上次來台北已經是三年前,接我去市區的還是同一個司機,問他這幾年過得怎樣,他淡淡一句「算是捱過了。」總結了疫情下的艱難。今次行程的目的是主持兩個論壇和在輔仁大學作一場設計講座。大會安排我入住君悅,酒店大堂的巨型符咒已經消失,但是換來一個莫名其妙的保安大叔雕像,半夜經過還是十分詭異,網路世界宣稱的十大靈異酒店果然名不虛傳。

上次來台北已經是三年前,接我去市區的還是同一個司機,問他這幾年過得怎樣,他淡淡一句「算是捱過了。」總結了疫情下的艱難。今次行程的目的是主持兩個論壇和在輔仁大學作一場設計講座。大會安排我入住君悅,酒店大堂的巨型符咒已經消失,但是換來一個莫名其妙的保安大叔雕像,半夜經過還是十分詭異,網路世界宣稱的十大靈異酒店果然名不虛傳。

我們討論的話題,從疫情下的設計生態到設計師在新時代下的跨領域發展,還有港台兩地的設計風格,特別在平面設計上,香港的商業對台灣的浪漫等。在「風格」的話題上,設計師各有不同的見解和角度,十分有趣,有機會會詳談這個題目。

感謝CIDA 理事長張漢寧Jimmy 的邀請,第一個論壇是在松菸的《發聲記憶,香港設計》,主要是探討兩岸的設計生態和設計生活,與會的講者來自港澳台三地。洋蔥設計的黃家賢Andrew 是老同學,大家都是休斯頓大學的設計畢業生,Andrew 來台二十多年,作品風格強烈、充滿個性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Gloria Mak 小麥是來自澳門的年青設計師,自信滿滿,作品簡潔清新。台灣代表有Yow!design 的黃建偉,他擅長以功能技術對產品作創新的演繹,最後是大象設計的王胤卓,他是今年雙十的VI 設計者。

我們討論的話題,從疫情下的設計生態到設計師在新時代下的跨領域發展,還有港台兩地的設計風格,特別在平面設計上,香港的商業對台灣的浪漫等。在「風格」的話題上,設計師各有不同的見解和角度,十分有趣,有機會會詳談這個題目。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另一場是我和 Jimmy 在台創的對談,題目是『 亞洲青年設計人才養成』,主要是探討亞洲青年設計人才的培育歷程與經驗,包含近年受疫情影響產生的變化與差異,並展望即將迎來後疫情時代的設計趨勢。

另一場是我和Jimmy 在台創的對談,題目是『亞洲青年設計人才養成』,主要是探討亞洲青年設計人才的培育歷程與經驗,包含近年受疫情影響產生的變化與差異,並展望即將迎來後疫情時代的設計趨勢。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最後一站是輔仁大學,答應了胡發祥副教授的邀請差不多三年,終於能夠親身和學生分享設計,題目是《設計師在企業的顧問角色》,真的有夠冷門,主要是探討設計師除了項目創作之外,在設計策略和應用上的身份角色,最重要的,是探討設計師的可能性。我時常說,設計的世界很大,設計以外的世界更大,千萬不要故步自封。 各地的設計院校都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男女學生比例十分懸殊,一般都是3:7甚至2:8,輔仁大學如是。八十年代的比例恰恰相反,這應該是一個社會問題。

最後一站是輔仁大學,答應了胡發祥副教授的邀請差不多三年,終於能夠親身和學生分享設計,題目是《設計師在企業的顧問角色》,真的有夠冷門,主要是探討設計師除了項目創作之外,在設計策略和應用上的身份角色,最重要的,是探討設計師的可能性。我時常說,設計的世界很大,設計以外的世界更大,千萬不要故步自封。
各地的設計院校都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男女學生比例十分懸殊,一般都是3:7甚至2:8,輔仁大學如是。八十年代的比例恰恰相反,這應該是一個社會問題。

行程最後兩天,騎着Ubike 在信義區走走,裝一下文藝中年,突然想到香港的共享單車是否已經全面退出市場?在台灣還可以,在香港市區騎單車真的要冒着生命危險。

行程最後兩天,騎着Ubike 在信義區走走,裝一下文藝中年,突然想到香港的共享單車是否已經全面退出市場?在台灣還可以,在香港市區騎單車真的要冒着生命危險。
 

臨走前和 Andrew、發祥和司維兄晚飯,設計、生活、政治八卦無所不談,很愉快的一個晚上。得知台灣很快就會免除口罩令,心裏既羨慕又十分忐忑,我害怕再過幾年後會染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而愛上戴口罩。 臨走時,大家都覺得做設計師真好,雖然這一圍枱加起來超過二百歲,但是很多時候心境還像二、三十,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臨走前和Andrew、發祥和司維兄晚飯,設計、生活、政治八卦無所不談,很愉快的一個晚上。得知台灣很快就會免除口罩令,心裏既羨慕又十分忐忑,我害怕再過幾年後會染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而愛上戴口罩。
臨走時,大家都覺得做設計師真好,雖然這一圍枱加起來超過二百歲,但是很多時候心境還像二、三十,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立即登記接收
image with no details
ELLE MAGAZINE
全城最精采訂閱優惠
立即訂閱
image with no details
專享
COSMART 最新優惠
成為免費會員
立即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