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調和:新舊文化交融的出口
Lifestyle
文化調和:新舊文化交融的出口
Photo: Tsz925, FAF & PRISM プリズム, HONG KONG CUISINE; Text TOMMY WAN
READ MORE
文化調和:新舊文化交融的出口

文化調和:新舊文化交融的出口

Share to:

時代巨輪的轉動下,新科技與潮流不斷湧現,舊有的傳統文化究竟如何在社會中保留一席位?文化的保育不一定只是原封不動地保留,找出與新世代共存的方向才能創造出新的機會,《ELLE》從攝影、動漫和飲食3方面與你探討新舊共融的可能性。

Photo: Tsz925, FAF & PRISM プリズム, HONG KONG CUISINE; Text TOMMY WAN
文化調和:新舊文化交融的出口
Photo: Tsz925, FAF & PRISM プリズム, HONG KONG CUISINE; Text TOMMY WAN

時代巨輪的轉動下,新科技與潮流不斷湧現,舊有的傳統文化究竟如何在社會中保留一席位?文化的保育不一定只是原封不動地保留,找出與新世代共存的方向才能創造出新的機會,《ELLE》從攝影、動漫和飲食3方面與你探討新舊共融的可能性。

攝影感受靈魂

攝影感受靈魂

拍攝是記錄生活最直接的方式,以照片記錄每個值得回憶的時刻,將來重看每張舊照片也能重溫每次按下快門那刻的感動,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上個年代我們有菲林機,現在則有更為快速方便的數碼相機,最為普及的更有人均一部的智能電話。在電話也能拍出高解 像度的世代,菲林拍攝的潮流卻漸漸捲土重來變得大眾化,不少相機品牌也推出了嶄新的傻瓜機,操作比以往容易,令越來越多人願意了解菲林媒介所帶來的質感。菲林與數碼,兩者從來都不必處於對立面,拍攝的心態與體會更是我們應該去發掘的重點。

攝影感受靈魂

在凡事講求「快」的香港,攝影師曾子晴(Tsz)雖然鍾情於菲林的質感和重量,但她認為菲林與數碼兩者其實各有千秋:「對我來說不管是使用甚麼器材,捕捉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事。菲林可以讓我專注在捉摸一個人的感覺,數碼又能讓我享受放任又安心的無後顧之憂, 說到底我在意的還是能否捕捉到一個人的靈魂。」新舊融合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只在乎看待事情的角度與取決點。

菲林還是數碼

菲林還是數碼

談到新款菲林機的出現,Tsz 認為即使造工成像及不上以往堪稱為藝術品的傳統機型,但能夠令更多人留意菲林市場仍然是一件好事:「以Minolta TC-1為例,『世界最小、純手工組裝』是當年面世時的厲害之處,一台 TC-1 上具有超過 150 個零件,需要熟練工人完成整部機裝配。現在重新推出的傻瓜機,外形相對文青和可愛,但通常使用膠鏡膠機,成品自然沒有那麼好,但多人接觸了也能令品牌重新啟動這個市場的新計劃。」她認為在數碼的年代下,大眾會選擇使用菲林拍攝除了質感上的分別,還因為急速的生活令所有事情變得太「確定」,菲林就能帶來一絲驚喜或是期待。「不過也有矛盾之處,多人玩菲林令菲林沖印店同時變多,不少店舖都能在一天內沖曬好照片更有電子格式。玩菲林某程度就是喜歡每按一下快門都要認真思考,社交媒體的出現令大家拍攝後急不及待想快點收到照片去分享,這樣到底是變快還是變慢了?」

菲林還是數碼

雖說菲林的質感、光線捕捉和顏色效果都是獨一無二,但現時不少模仿菲林相機的拍照程式也能做到類似的效果,傳統菲林又如何保留獨特性?「大家對菲林的定義可能都是粗顆粒與偏黃綠的色調,但菲林其實也可以又滑又精細。菲林和數碼攝影在感光科學上完全不 同,菲林拍攝主要是光線通過鏡頭照射在底片上,數碼攝影則使用 數碼成像元件(CCD、CMOS),將光學影像轉換為可被記錄在儲存媒介(CF 卡、SD 卡)中的數碼資訊。」她形容最大的分別是把照片放大,菲林放大會看到一點點的顆粒組成,數碼則由一格格的像素組成影像。「兩者放大的細節也不一樣,何必要去模仿?想要菲林的質感倒不如真的去影一筒菲林。不過在菲林售價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大家還是會樂意使用這些程式,快捷方便地擁有一張似菲林質感的照片。」

如何看待世界

如何看待世界

「我喜歡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放在攝影創作裡,很多時人會對未知感到恐懼,但如果留在舒適圈就永遠不能向前。」Tsz 喜歡使用物理方式摧毀影像再重組,以另類的手法創作與普通沖曬不同的質感,概念原來源自於她本人的人生觀:「我這個人本身就像碎片一樣零碎,但充滿缺口不代表就是壞。只要不放棄,缺口總可以縫合起來,就像傷口癒合後會留下疤痕,疤痕正正是成長經歷的一部分。」 她形容有時候拍完照後也會難過,會問自己為何照片出來不似預期, 但細想其實也符合自己的人生。「照片沒有一定的對與錯,卻絕對是當下的一部分。以前會直接放棄照片,後來又認為事出必有因,所以就嘗試摧毁後再重組,看似最壞的說不定就是最好。」

如何看待世界

不論是使用傳統菲林機,還是現代數碼相機,Tsz 認為影像的震撼在於每一個人都能看到不一樣的天空:「我記得人生中一個很灰暗的時期,看到一位香港攝影師小雲的照片,她鏡頭下的世界很溫柔, 令我對世界重新充滿好奇,想知道自己要走到哪個位置、怎樣才可以看到如此溫柔的天空,而將這種感覺一直放在心裡。」當時的體會令她明白到影像可以如何影響一個人,願意去嘗試感受這個世界,也因而決心成為一位溫柔而堅定的攝影師,以照片擁抱更多在低谷中的人。「我這幾年的拍攝風格也改變了不少,以前想表達自己有多難過 , 現在則想對其他人說『就算多難過,我們也可以一起過』。」不盲目追求新科技或是傳統器材呈現的照片質感,而去深入了解拍攝背後的意義,或許正是攝影文化新舊交融的完美調和。

屬於我們的烏托邦

屬於我們的烏托邦

從小到大,生活中我們最常向自己內心發問的問題之一,相信就是「我的理想是甚麼?我到底想過怎樣的人生?」小時候總是會有很多單純且不着邊際的幻想,而長大後縱使現實殘酷,但我們仍然能從動漫作品中找到曾經嚮往的光明美好。它們陪伴着大部分人生活,可以說是成長的重要養分之一。經典作品如《美少女戰士》、《男兒當入樽》、《高達》系列,近年都迎來復刻,證實這類動漫多年來依然熱度不減。新版本除了應用上新技術以及為過去的故事補上細節,想要帶出的訊息仍然是為大家找到面對困境時需要的那股熱血精神。

屬於我們的烏托邦

香港本地二人藝術創作團隊 FAF(Finger And Fish)以動漫文化作為創作的根基,如果有留意他們的作品,都會看到《美少女戰士》給予他們的創作啟發以及關於女性力量的描述。以創新的手法演繹經典作品,對他們來說動漫作品持久流行的魅力在於引人入勝的魔法世界觀:「天馬行空的故事和角色之間的感情連結,都豐富了我們的創作角度。近年我們的作品題材主要圍繞日常生活以及流行文化,抱着一個從生活中也可以尋找到魔法的心態,轉化我們的訊息再呈現在 FAF 的作品當中。」

現代的魔法

現代的魔法

 「說到現在的動漫與過往有何不同,在文化層面上,例如 Netflix的《 Love Death+Robots 》中看到,動漫文化不只是屬於日本或亞洲地區的專長,從不同的作品可以看到代表不同族群的聲音及文化背景,充滿着多元化的想像空間及交流。」FAF 團隊認為,科技進步對於動漫作品在製作技術上的支援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力,由近年日趨成熟的 3D 作畫以及引人熱議的 AI 人工智能創作,現時的動漫作品某程度上是進化了。不過他們還是偏好舊時作品的人手溫度,對他們來說經典作品的重新包裝並不只是為了懷舊,還有把精神延續下去。「《美 少女戰士》對我們來說更是神作,愛與正義的奮鬥和戰士朋友間的情感,根據不同性格再配上特色的時尚元素,完美反映出作者武內直子老師對時裝的熱愛以及動漫作品的可能性。我們替 Sailor Moon 以及 戰友們重新設計造型的想法,是希望可以帶少女們走到現代,穿上不同品牌的有趣服飾,延續角色的個性和美感。」

現代的魔法

隨着串流和社交媒體平台的普及,大家都可以輕易重溫兒時喜愛的作品,也有能力負擔以往錯失過的周邊玩具產品,帶動對動漫文化的關注和興趣。「各式小店也開始蒐羅販賣中古玩具、影碟、唱片及飾物配件這些充滿情感和回憶的小東西。我們也特意邀請了『PRISM プリズム』借出收藏供我們為這次訪問拍照。」如 FAF 團隊所言,藝術創作反映了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模式,新舊都只是過程中的據點,所有事情每一刻都充滿着新舊融合的變動。不管是現在還是變幻莫測的未來,動漫作品創作和投影出的概念其實都是在為未來的藝術與生活常態逐點建構。「Life is a ball,所有事情都不斷在循環當中,我們只希望可以有更多機會去體驗每次不同的文化衝擊。」

生活的出口

生活的出口

一樣事物的復興源於社會環境對它的需求,經典動漫的復刻或多或少也與社會的壓抑氛圍有關。「近年復刻的作品都主要圍繞熱血和青春氣息打轉,散發着大家喜歡的夢想及希望。現今社會大家都嚮往一個尋找烏托邦的旅程,漸漸地便有了重溫作品需求的意味。復刻潮流可以將主角們帶到現代,賦予觀眾機會跟自己喜愛的角色擁有更深連結,一起面對困境,借助角色的熱血和堅定意志去應付日常生活。」而動漫其實也是藝術表達的一種,FAF 團隊認為,借助這股潮流人們可以在現代日常找到逃離現實的出口:「動漫創作可以不被規限,無拘無束地創造屬於自己的宇宙,動漫所延伸的世界可能正是大家所需要的喘息空間。」

生活的出口

以現代方式重現經典動漫作品只是 FAF 的其中一種表達手法,他們最想做到的始終是與觀賞者一同成長、體會和經歷,透過不同媒體的作品去融入觀賞者的生活。「無論是電繪創作、紋身作品『HEIO.F』或是即將開始的展覽,我們都希望透過原創角色『Tattsumi』(單純的心意)傳遞 be fine 的訊息,哪怕今天的氛圍是熱烈高興、平淡無奇甚至是哀怒的。」先認識自己的內心,接受自己,再無私分享這份善的力量,FAF 的作品與經典動漫一樣,不管時間如何變動,外在如何改變,出發點始終源自生活,再去擁抱每一個人,讓你知道「You are not alone」。

香港的風味

香港的風味

要觀察一個地方的居民,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色,從飲食方面就能窺探一二。香港素來享有美食天堂的稱譽,作為東西文化的交匯所在,我們不但能找到傳統的老字號,亦能看見遍布大街小巷的各國美食。受到時代交替的影響,傳統的菜式和技藝會否因此被新興文化取替,變得不再地道?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正正能夠凸顯香港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價值,飲食文化不但變得充滿可能性,外來的菜式亦能豐富香港的飲食歷史,茶餐廳這種經典快餐食肆就是又中又西的最好例子。如此環境之下,傳統中菜又能發展出怎樣的變奏?

香港的風味

坐落於跑馬地載德街2–4號1樓的中菜廳「壹玖捌叁」,已開業十年,餐廳一直抱持着傳承中菜傳統廚藝,同時孕育本地新一代中菜烹飪人才的理念去經營。上年趁着十周年之際重新裝修,更請來在英國習廚、有法國菜背景的新總廚李夢常(Silas)加盟,希望創作出全新的當代中菜概念。在吃到充滿「鑊氣」的味道之餘,也能感受到西式擺盤的精緻,就讓 Silas 為我們分享他眼中屬於「Hong Kong Cuisine」 的願景。

完美調和的藝術

完美調和的藝術

「傳統中菜特別強調和講求『鑊氣』,重點是食物因煮法而散發出的香氣,而且『團圓』這個觀念在傳統中菜文化中也十分重要,人們為了維持人際關係而聚集在一起用餐。相反,現代中菜通常會從全球的其他文化中吸取靈感,把西方食材融入到食譜當中。」在 Silas 眼中,要做到飲食文化的新舊交融,先要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從而找出令菜式昇華的最佳辦法。「傳統中菜一做好就要上桌,為食客提供更全面的體驗,可以品嘗到餐桌上散發出新鮮的濃郁香氣。而現代中菜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擺盤,讓食客像沉浸在一件藝術品中,感受 到現代餐飲的全新體驗,更多地關注整體呈現和想法。」

完美調和的藝術

來自英國的華人家庭背景,兩種文化中的經歷讓 Silas 更深入了解烹飪藝術的多樣性和結合可以帶來甚麼不同。「在推動飲食文化的多元性上,我希望能夠創造出的突破,就是利用東西餐飲文化上各自的獨特優勢,加以微調,使之更上一層樓。」雖然並不是所有的菜式都可以改頭換面,但 Silas 仍希望透過找出有潛力的菜式,並根據這些菜式的傳統風味去提升品質。「以『花雕蟹蒸蛋白配百合泡』這道菜為例,其中一層我們採用了潮州蟹肉這種傳統食材,但在外觀和風味上有所不同,另外兩層分別加入了蒸日本蛋白和百合泡沫,最後將它們放在蛋殼中食用,添加了更多層次的口味並提升整體體驗。」

取長補短的優勢

取長補短的優勢

然而所謂的新舊融合菜式並不是單純地投放新食材到傳統食譜就能完事,Silas每一次改良菜單,強調的依然是文化和傳統的保留。 「我在菜式中加入新想法時,總是會評估改造某些菜式的可行性,重點的是不要過度,而只使用互補不足的口味。最重要是熟能生巧,不 斷地試驗和從錯誤中學習。當注意到現有菜式在風味上存在某種弱點時,我會嘗試從西方文化等外部資源中吸取靈感,看看有甚麼技巧可以與中式菜系相得益彰。」他的其中一道招牌菜「雞同鴨講」,就將扣鵝掌及釀雞翼兩者合而為一,同時保留了兩款經典菜式的特色,味道傳統得來食法又創新。「它概括了我在香港美食中的願景,將創新的展示和互動的用餐體驗帶到餐桌上。這道菜的重點是味道、溫度和時間的平衡,不但能忠於中國菜的精髓,也能以西方的方式提供美食。」

取長補短的優勢

「我希望讓食客能夠體驗不同成分和質地混合搭配所帶來的魔力,因此我很着重提供超越只是『食物』的精緻用餐體驗,像是沉浸在藝術作品當中。」透過對每道菜式的用心和對細節的在意,Silas 希望食客都能感受到他以技藝為新舊融合的飲食文化所設計的層次和味道,並將香港的文化傳揚開去。「香港一直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城市,融合了東西方之美,呈現出全新的景象,而食物在香港的文化中尤為重要。希望隨着餐廳使用更多來自全球各地的食材,可以讓人在飲食文化中看到更多的包容性,從而在其他文化的配合中繼續發展我們的傳統烹飪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