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Hazel So

Lifestyle
專訪藝術家陳海欣 談個展《孤獨之紗》與策展人林靖風一同經驗與講述着「孤獨」!
Photo: Photo MANWAI TAI; text WONG HOI YIN
READ MORE

專訪藝術家陳海欣 談個展《孤獨之紗》與策展人林靖風一同經驗與講述着「孤獨」!
或許我們可以將人的存在作分類,根據他們的欲望、使命、天賦。我們的確擁有很多的不同,容易被區分與標籤,但站在「孤獨」面前的人類,我們卻一下子變成一體,因為這兩字,是所有人的必經之地。既然都逃不過了,那何不試着與它共存與相處?或許你會找到當中可愛之處 —— 作為是次展覽《孤獨之紗》的策展人林靖風(Cyrus)與藝術家陳海欣(Belinda)也如是說。
Photo: Photo MANWAI TAI; text WONG HOI YIN
專訪藝術家陳海欣 談個展《孤獨之紗》與策展人林靖風一同經驗與講述着「孤獨」!
Photo: Photo MANWAI TAI; text WONG HOI YIN
或許我們可以將人的存在作分類,根據他們的欲望、使命、天賦。我們的確擁有很多的不同,容易被區分與標籤,但站在「孤獨」面前的人類,我們卻一下子變成一體,因為這兩字,是所有人的必經之地。既然都逃不過了,那何不試着與它共存與相處?或許你會找到當中可愛之處 —— 作為是次展覽《孤獨之紗》的策展人林靖風(Cyrus)與藝術家陳海欣(Belinda)也如是說。
直視孤獨
你必然曾感受過孤獨,她就像一縷紗在你身上掠過,感覺既真實又無形。孤獨究竟是甚麼?為何我們都抗拒卻同時要學會接受她的存在?Belinda 認為:「孤獨,並非指自己一人,一個人看書、看電影,並不是孤獨;若身邊盡是人群,我們也可感受到孤獨的氣息。孤獨是,當你坐下來,去認真研究自己腦內的想法、去試圖理解着不同layer的自己時, 對我來說這就是孤獨的一種。」是一種內觀,覺察自己的存在,再意識到自己的一些脆弱與傷口,接下來就是坦白面對自己,不逃避也不選擇站在孤獨的彼岸。任由她帶領自己去面對真實的情感,再將與孤獨度過的每一個瞬間用畫筆記錄下來,這就是藝術家所理解的孤獨與創作的過程,「承認與容納,是面對孤獨最好的方法,也引導我去領悟着變化與生死議題。」
策展人Cyrus對孤獨有另一種體會:「孤獨是一種安全感,是一個自己靜下來時,令自己最有歸屬感的地方。」他樂在其中,孤獨甚至成為他過去TEDx演講《孤獨是人類的未來》的主題,全因他看見孤獨的不同面向;孤獨能給予世界更多的可能性,也是人類的未來,「我們創建科技全為了更易聯繫上彼此,卻最終令我們更遠離想要陪伴的欲望,令我們變得更孤立,然而現代人也慢慢意識到內心的孤獨,意味這個障礙注定每個人都必須跨過,每人都必須要品嘗過孤獨之感。」他更用荒謬主義哲學去剖析孤獨,卻沒有將哲學家卡繆的悲觀放大,「卡繆認為沒有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法去對抗荒謬,但我試圖建立一種可能性,以精神上、從生活細小的事情上去對抗荒謬。」即Cyrus認為,當你接受孤獨,能當孤獨如呼吸般存在,你便可從荒謬中覺醒,讓專注重新回到自己本身;意識到世界的荒謬,同時能夠與人類重新建立連結。「但如你跨越不了孤獨的圍牆,就無法與其他個體連繫上。」他看見害怕孤獨的人類有份將自己拉進孤獨的圈套,也認為孤獨也是主宰着所有個體的聚散。
編織孤獨的劇本
不過是次展覽,Cyrus不再單純放大哲學討論孤獨,更多將其放置於策展的語言上,「傳統的策展方式可能會在artist的主題裡找其整個系列的核心思想,但我的策展方式會seeking up一個想法。我一直渴望做一個有關於孤獨的藝術運動,於是遇上Belinda後,我會問她有否在這議題上擁有共鳴,然後我們再從共鳴中引伸出各種想法出來。」然而我們更能明白Cyrus為何這樣形容藝術與孤獨之間的關係:「藝術是一種誘惑,而孤獨宛如埋藏着真正情感的一塊薄紗。」無論策展的方式如何,藝術家的作品更 無疑引領着觀眾感受孤獨,「相比起策展,藝術家的作品是更加珍貴的,因藝術家的作品裡已展現了一種信仰,我只是在其那一層信仰中再築建一層,為主題帶來更多觀點與角度。」
Don’t M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