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潮流是個循環,當90年代grunge、扁窄太陽眼鏡再次登上時裝周天橋,一同回潮還有叫人意想不到的:It Bag。去年秋冬,Dior 將曾經炙手可熱的Saddle Bag 換上新裝重新推出;那邊廂Fendi 也將品牌神話Baguette 來了個經典復刻加變奏,帶回時尚前線。這些It Bag 象徵的不僅是一種時尚風格,還有奢侈品行業可一不可再的黃金時代。
時尚王國的神話

It Bag 文化,在時尚史上算是非常近代的現象。手袋從來是一個品牌的工藝大考驗,要在美感、手感與實用度上取得完美平衡,需要的是工匠們幾十年來累積下來的經驗與功底,當然還有優質上乘的材料。於是以皮具起家的品牌如Hermès 與Louis Vuitton,其最大財產必定是工藝坊內那些數十年經驗的老師傅。而能夠每天將藝術品般的手袋挽在手上,自然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像Hermès 以摩納哥王妃Grace Kelly 命名的Kelly Bag,再富有的客人都不是說買就買,原因是一年內能製作完成的數量確是寥寥可數。

但這一切,並沒有減低手袋在女性眼中的魔法。緊隨結集奢侈品牌的網站Net-a-porter.com成為時尚主流,再矜貴的時尚都不再高高在上,時代迎來了也許是近代時尚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行業重組。法國時尚大亨Bernard Arnault 以Louis Vuitton 作為重心,不斷
收購其他時尚品牌,亦即是我們現在熟悉的LVMH集團。其後多個時尚集團如Kering Group 等陸續成形,時尚作為企業的存在,首要的任務,就是找出每個品牌的「王牌」產品,創造更高的利潤與收益。Marc Jacobs 曾經在報章《Evening Standard》上表示:「任何女性,無論擁有怎樣的身形與膚色,都可以選擇穿戴任何款色的手袋與鞋。」也正是時尚集團需要的答案。
「But it’s a Baguette!」

看中了纏繞女性大半個世紀的手袋情意結,手袋成為了品牌商業金字塔的基礎,投放在手袋的資源與廣告,在90年代大幅提高,每季推出的手袋款色不斷增加。終於在1997年,時尚界目擊了第一個It Bag 神話:Fendi 的Baguette。手袋設計纖細,猶如法式傳統長麵包,因而得名。這個手袋設計簡約、配襯度高、價格相對當時其他奢侈品牌來說顯得親民,很快就成為了一眾時尚編輯的新寵,在時裝周的頭排取得非常高的曝光率。其後品牌大力在媒體上爭取曝光率,最為人熟知的,固然是神劇《Sex and the City》中Carrie 被搶劫時的一句對白:「But it’s a Baguette!」一時間,每一個身處紐約的時代女性,都想擁有一個Baguette;其他城市也受到這股風氣影響。這個以長棍包命名的手袋,在90年代尾成為了叱吒一時的火紅單品,同時也成為品牌的銷售神話。在Baguette 當道的10年間,總共推出700多個款色,根據《The Business of Fashion》的報道,其累積銷量高達60萬個。It Bag 也從銷售策略進化為時尚風潮,成為每年開季時尚雜誌的焦點;而品牌每季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設計出一個不但能帶動銷售、更能風靡女性內心的手袋,成為品牌標誌作品。
無可取替的光環

踏入後千禧時代,消費者口味改變,追求獨特風格,更傾向追捧後起之秀或獨立設計師品牌,一窩風熱賣式的It Bag 熱潮慢慢減退。縱然偶爾也會有某款手袋跑出成為當季大熱,瘋狂度與滲透度卻大不如前者。
但風水輪流轉,Gucci 在Alessandro Michele 的手中以maximalism 的姿態重生,在Demna Gvasalia 主理下的Balenciaga再度帶起90年代街頭風,連帶始於該時的It Bag 也來了個大回魂。去年秋冬,Dior 將其經典Saddle Bag 重新推上時裝周天橋,並大力投放資源於social media 上推廣,幾乎最有影響力的KOL每人都一袋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