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LOTTE JEFFS; translated by DOROTHY POON

Style Insight
時尚即未來!時裝界的永續物料革命
READ MORE

時尚即未來!時裝界的永續物料革命
時裝界準備迎來煥然一新的紀元——專屬「永續」時裝的全盛時期。永續物料近年頻繁出現於各大時裝騷,如蘑菇皮革和再造羽絨都曾多次出現在設計當中,皆因時尚行業在多年後的今天終於能夠正視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
時尚即未來!時裝界的永續物料革命
時裝界準備迎來煥然一新的紀元——專屬「永續」時裝的全盛時期。永續物料近年頻繁出現於各大時裝騷,如蘑菇皮革和再造羽絨都曾多次出現在設計當中,皆因時尚行業在多年後的今天終於能夠正視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
時裝行業每年生產多達千億件衣物,所造成的污染,相等於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一成。這駭人的數字確實難以接受,但宏觀整個行業,重心卻在於消費的樂趣:對新一季時裝的期盼,甚至簡單一個「加入購物籃」的動作,都能帶來無窮的新鮮感滿足感,讓時裝和環境再一次成為對立面。反思近十年來行業的發展,相信不難明白時裝與環境密不可分的關係。漸漸,我們都學會選擇二手衣物和永續物料去幫助減少碳排放,這樣看來其實會為我們消費者帶來更大的滿足感。
2022年的時裝行業比起以往更注重衣服的本質:衣服的生產地、製作過程和人手都是大眾的關注點。就如早前H&M在Twitter遭遇的公關災難為例,品牌試圖透過宣傳「環保」爭取關注,卻適得其反,被批評與真實情況不符。當我們對環境保護更加了解時,便會發現我們每一個細小的決定,都對未來有着巨大的影響。今時今日的我們,應更懂得審視自己對時裝的需要,懂得「貴精不貴多」。尤其在2022年,屬於時裝的新紀元揭開序幕,因為多年來的累積已經讓行業上下完全準備就緒。美國二手購物平台Thredup公布全球報告,表示於2025年底前,全球二手銷量市場總值有望超過770億歐元,相比之下,快時尚市場總值則只有400億歐元。這林林總總都預兆着新紀元的降臨——一個充滿創意、革新和技術的創作空間正在迫近。
蘑菇革命
時裝在不斷的自我覺悟中成長,而當中最大的收穫莫過於新型物料的誕生。永續時尚的革新令橙皮、海藻、菇菌等都轉化為製作原料。其中,Hugo Boss、Chanel和H&M皆大量使用以菠蘿製成的皮革,而 Ganni 近年更用葡萄皮革取代牛皮,就連 Gucci都不甘示弱創作了品牌專屬的純素皮革。雖說如此,但再造物料的質量至今仍然未能獲得普遍奢侈品消費者的青睞。
生物技術研發公司 MycoWorks 的總裁 Matt Scullin 研發了革命性的技術,能夠仿製菌絲體(菌類植物的根莖),以用於物料的製作。與一般「蘑菇皮革」不同,MycoWorks 技術從結構上改造菌絲體,令製成的物料擁有過人的強韌度。這門極具開創性的技術吸引一眾奢侈品牌,因為優質的再造物料能夠大大提升產品質素。採用菌絲體製成的物料可以任意調節韌度、質感和外觀,對品牌而言無疑象徵着更多無數的新可能(Hermès 與 MycoWorks首次合作以特製菌絲體皮革製作Sylvania系列手袋)。行業以往慣用的牛皮被列為對環境污染最嚴重的時裝物料,原因是皮革為動物農業的副產品,製作過程難免會釋放大量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溫室氣體,從而加速全球暖化。
被問到大眾對純素皮革的接受程度有否改變,動物權益團體PETA高級經理Yvonne Taylor表示:「今時今日的的純素皮革除了更強韌和更高質素以外,比起一般皮革更具可持續性。」大眾對純素皮革的青睞,一切都源自消費者的自願改革,一改以往的消費習慣,變得更會從其他角度考慮動物權益,從而理性消費。
思維的改變
時裝供應鏈正在經歷改朝換代的革新。有像 Evrnu 這樣的公司,全力負責回收衣物廢料,讓千萬噸的廢棄衣物能夠被重新使用。不少品牌如Stella McCartney、Adidas、Levi’s和Target都是該公司的緊密合作夥伴。Evrnu採用獨有科技轉化廢棄衣物成為再造纖維,在保留原有品質的前提下達到更高水準。類似的環保計劃讓Evrnu有望於2030年前將大部分的廢棄衣物回收再造,一改以往充斥堆填區的現象。
這一切的改變讓我不禁想了解 MycoWorks 在初創時期遇到的疑難。就此,Scullin 說道:「每當新科技初面世,最困難的總是要想着如何說服大眾和得到關注,令消費者對全新的科技建立信心。當時我們是史無前例地推出菌絲體科技,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但也正是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向世界介紹選材和設計上的新可能,因為恰巧我們身處在一個消費者為先的時代,需要向消費者提供更大程度上的透明度、清晰度、以及履行公民責任的機會。我們的菌絲體物料都是經過精心測量而成,我相信我們對品質的堅持,會為我們在行業裡帶來一定的影響力。我們深明消費者永遠最注重品質和永續性,所以必須得到他們的認同,才能夠達到更全面的影響。」Scullin 稱商家們每次親手感受MycoWorks 的物料時都會感到非常驚喜,他表示:「我們的質素保證是有目共睹的。每當品牌將我們的物料與其他非純素皮革比較,都不敢相信我們沒有使用任何動物原材料。」
公平貿易下的皮草
同樣關注行業永續性的絕對不止 MycoWorks 一家公司。Evolved By Nature專責研發可再造化學物質,用於時裝行業的物料製作。運用蠶絲裡的蛋白質,Evolved By Nature 激活蠶絲裡的可再造細胞,適合用於修補及充當屏障為物料提供保護。絲質結構有助增加皮革的可降解性,以及強化彈性物料的可回收性,長處數之不盡。公司長期接受Chanel資助,合作夥伴更包括Anya Hindmarch和Genture。與此同時,在法國的 Ecopel 正在與超過300個品牌聯手反擊動物皮革,在行業內製造更多優質的皮革代替品。事緣全球每年有過億隻動物因皮革製作的理由被宰殺,平均每秒便有三隻動物喪生,如貂、狐狸、貉和栗鼠等的動物都是時尚行業的犧牲品。動物權益組織 PETA 的高級經理 Yvonne Taylor自稱是Ecopel的忠實支持者,表示品牌的Koba物料是當今市場上最值得鼓舞的創舉。Koba物料是全球首創由全植物原料製作的仿皮草,利用玉米代替皮革,成功有效減少三成能源以及節省高達六成溫室氣體排放。Taylor透露:「最近Stella McCartney 採用Koba物料製作了一件大衣,轉贈予Sophia Loren(著名意大利女星),據說她很喜歡。」
自2018年起,英國時裝委員會便下令禁止動物皮草出現在倫敦時裝周的任何時裝騷上。從此之後,更多的品牌開始接受使用仿皮去創作,比如Versace、Michael Kors、Gucci、Tommy Hilfiger、Giorgio Armani和Stella McCartney等品牌都紛紛加入環保行列。不僅如此,三藩市最近也實行抵制所有與皮草相關的交易,成為全球首個公開反對皮草的大型城市。Taylor提到:「不難發現一場屬於純素時尚的革命正在進行中。我們都知道長遠而言,動物農業絕對不能持續發展下去。除了對物種造成的殺害以外,聯合國也表示純素生活是我們暫緩全球暖化的最佳方法。再者,宰殺動物亦會為地球帶來水污染、空氣污染和土地破壞等問題,而且為了妥善保存動物皮草,也需要使用大量極度有毒的化學物料,只會為地球帶來更多源源不絕的隱患。」
二手時尚的革命
作為熱愛時尚的消費者,我們在這場永續時尚革命也佔一席之地。早前,Eco-Age 創辦人 Livia Firth 創立了社交媒體企劃#30Wears,鼓勵我們購物前應認真問自己「我會穿至少30次嗎?」會的話,就買;但你會發現還是說「不會」的次數較多。
要說到近年二手購物市場的興起,購物平台 The RealReal、Vestiaire Collective 和Depop始終功不可沒。奢侈品品牌也洞悉行業走勢,積極尋找方法在二手市場找回一席地,不論是Gucci與The RealReal合資,還是Burberry與英國平台My Wardrobe HQ宣布合作,這一切都是為時尚行業建立一個良性循環,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可持續的選擇。事實證明,二手奢侈品市場不斷迎來銷量新紀錄,例如美國平台 The RealReal 去年便獲得600萬名新用戶。此外,二手平台Vestiaire Collective創辦人Fanny Moizant在The Wired World年度報告稱,此時的二手購物現象與上世紀90年代初興起的網購風潮相似,同樣在初期不被行業待見。Moizant 指出:「能屹立到今天的品牌,都是當時願意接納網購這個概念的公司,沒有推行網購的都已經倒閉。」雖然二手市場看着前途光明,但大部分奢侈品品牌依然對二手產品存有保留,畢竟這會對自家新產品存在一定威脅。去年,Vestiaire Collective推出「Brand Approved」( 品牌認可)回購計劃,與Alexander McQueen合作,允許顧客以過季商品換取實體門市的抵用額度;品牌再將舊商品放於二手平台出售而二次獲利。法國品牌J e a n P a u l Gaultier 也採取相似做法,推出衣服租借平台,供顧客租用過往的款式,以及購買中古款式。同樣地,Valentino 亦設立「Valentino Vintage」,以折扣券為誘餌,招收全球各地的中古Valentino款式。
根據 Statista 調研部門指出,奢侈品二手市場在去年總值大約280億歐元,比起一手市場多達四倍增幅。此外,Thredup 年度報告亦多次認可二手市場的潛力,稱2025年前市場總值有望高達770億歐元(快時尚市場預計總值400億歐元)。
走向國際
現時,三成的奢侈品消費者由Y世代與Z世代組成,而預計在2025年前數字會增至大約五成。為此,品牌需要在奢華與社會觀念之間取得平衡,以確保與社會思維同步,如現時不少初創時裝品牌一樣,需要利用日新月異的創意抗衡時裝對地球的危害。
另一邊廂,香港的南豐作坊與阿姆斯特丹環保機構 Fashion For Good 合作創辦「Good Fashion Fund」,為投資來自印度、孟加拉和越南的永續項目而設。基金大部分資源將被投放至支持環保的中小型生產商,鼓勵商家多使用可回收物料和可再生能源。此外,由香港本地機構Redress舉辦,一年一度的「Redress Design Award」永續時裝比賽,一直以宣揚綠色時尚為望旨,每季誠邀各地的新進設計師參賽。今年的獎項則以永續教育為重心,務求推動可循環式的時尚。關鍵詞「Circularity」倡導衣物被最大化地使用,以及在極致利用後,安全送返至生物圈。
根據歐盟於2018年的科學資訊報告指出,時裝設計對環境的危害有超過八成在初始階段已經可以判斷,所以今年獎項的評判將會根據設計選出最能表現低廢、低影響、展示可回收物料及製作的作品。 在地球的另一邊,澳洲亦同時在舉行全球最大規模的永續時裝展覽,給予永續時裝的設計師們一個展示的平台。去年的「Australian Fashion Laureate」大獎,品牌Bassike對永續文化的支持,得到大會認 可,並獲頒發「Sustainable Innovation」(可持續創新)獎項。至於「年 度設計師」大獎則由品牌Romance Was Born的設計師Anna Plunkett和 Luke Sales獲得。由於品牌衣服均利用回收物料以人手縫製而成,設計師充分表達出時裝的可再造性,獲獎實至名歸。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品牌 Rave Review 成功研發創新方式轉化家 居物料成為炙手可熱的時尚單品。與創辧人Livia Schück和Josephine Bergqvist 交談過後發現,品牌在不斷挑戰極限的同時,也時刻謹記保衞環境的原則。她們表示:「使用再造物料實在很讓人興奮,但最困難的是每當我們嘗試把創意實行的時候,卻找不到適合的物料。譬 如我們需要用到大量棉被時,卻很難找到一樣尺寸和顏色的舊物。」 Bergqvist 相信單靠「永續性」並不足夠真正吸引消費者。Schück 補充:「我們的產品都是由家居物料再造而成,所以都是獨一無二,而我 堅信一定有顧客能體會到其中的珍貴。」
正是這份對設計由衷的喜愛,這種最純粹的創作,才可以把時裝昇華到另一層面,建立一個更光明、對地球更友善的未來。聯合國因此將「永續性」定義為「在不犧牲後代的未來下,切合現時自身的需求」。雖然環境保護的道路看似永遠漫長,但此刻的我們已經學會利用科技創造物料,學會使用租借和回收的方式減少污染⋯⋯或許解決環 境問題沒有想像中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