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炒賣還是新出路?NFT時裝狂熱背後的危與機
Style Insight
是炒賣還是新出路?NFT時裝狂熱背後的危與機
READ MORE
是炒賣還是新出路?NFT時裝狂熱背後的危與機

是炒賣還是新出路?NFT時裝狂熱背後的危與機

Share to:

自2021年Mark Zuckerberg宣布以「元宇宙」(Metaverse)為主要發展空間後,NFT熱潮迅速升溫,不少時尚品牌以至百年名牌都紛紛推出時裝NFT。其實,在真正迎接「元宇宙」紀元來臨之前,尚有很多問題待我們去解決與探討。

是炒賣還是新出路?NFT時裝狂熱背後的危與機

自2021年Mark Zuckerberg宣布以「元宇宙」(Metaverse)為主要發展空間後,NFT熱潮迅速升溫,不少時尚品牌以至百年名牌都紛紛推出時裝NFT。其實,在真正迎接「元宇宙」紀元來臨之前,尚有很多問題待我們去解決與探討。

NFT的概念NFT全寫Non-Fungible Token,中文譯名為非同質化代幣,聽起來讓人一頭霧水

NFT的概念
NFT全寫Non-Fungible Token,中文譯名為非同質化代幣,聽起來讓人一頭霧水,其實即等於「數碼合約」的概念。所謂「非同質」,其實是指每個 NFT不會像同幣值鈔票般有着一樣相對價值,它可以是擁有一張畫,或者一條短片,甚至是一套虛擬服裝的價值。這種「合約」須由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支援,並同時儲存在每一部擁有「節點」(node)的電腦中,不能輕易修改。而每一個 NFT都擁有獨一無二的數碼憑證,因此買家均能夠輕易驗證作品的原創性,並非單純一張可複製的jpg或gif便了事。目前NFT主要透過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進行交易,區塊鏈平台以太坊(Ethereum)推出的以太幣(Ether)是最常用於NFT藝術拍賣的加密貨幣之一。

潮流乍現,向來敢為天下先的時裝世界自然不甘後人,NFT的興起亦是如此,自2017年「CryptoPunks」和「CryptoKitties」等「始祖」加密遊戲、藝術等出現後,來自不同領域的人紛紛投入NFT熱潮當中,藝術家、投資者等固然快人一步抓得市場先機,不少時裝設計師、名人明星亦緊緊跟隨,為這種新形態的創作/投資注入時尚元素。2019年,自詡為「數碼時裝品牌」的荷蘭設計公司The Fabricant推出世上第一件名為「Iridescence」的「數碼高級訂製服裝」(digital couture),以9,500美元成功拍賣。這種「能看不能穿」的時裝,一開始是毀譽參半,但一場影響全球的疫情,卻成為虛擬時裝蓬勃發展的重要機遇。

疫情引時裝殺入「元宇宙」疫情下各國封關,航空業界受重創之餘,連帶每年

疫情引時裝殺入「元宇宙」
疫情下各國封關,航空業界受重創之餘,連帶每年多次的時裝周盛事、相關行業無可避免大受打擊。封關之外,疫情同樣帶來封城政策,時裝愛好者穿着華衣美服「出巡」的機會同樣大減,以致時裝供求失衡。創作環境改變迫使品牌轉變管理模式,營運重心從實體改為線上,直播時裝騷、網絡「showroom」等固然成為主要市場營銷手段。「元宇宙」逐漸成為大勢所趨,時裝產品慢慢向數碼化遷移,虛擬世界一步步爭取根據地,以擴充尚未完全開發的網絡市場。跨國時尚巨擘如LVMH、Kering等早着先機,前者早於上年8月與於佳士得拍賣中成名的Beeple合作推出「Louis: The Game」,一舉創下載次數高達200萬次的壯舉。目前遊戲已推出第二章,完成遊戲第一章最終關卡的玩家,可以解鎖兩個全新的延伸關卡,分別是:「Radiant City」及「High in the Sky」,與主角Vivienne繼續探索冒險。今年8月4日前,成功在這些虛擬城市完成任務的玩家,有10機會參加大抽獎,贏取10個新發行的非同質化代幣(NFT)。

另一邊廂則將Alessandro Michele和知名攝影師Floria Sigismond共同執導的Gucci百周年紀念微電影

另一邊廂則將Alessandro Michele和知名攝影師Floria Sigismond共同執導的Gucci百周年紀念微電影《Aria詠嘆調》轉為NFT,於拍賣會上以2.5萬美元售出,更將收益捐予美國聯合國基金會(UNICEF USA),以協助疫苗分配問題,早着先機之餘回饋社會。Gucci更公布Supergucci企劃,與潮流公仔品牌Superplastic合作,同時聯乘不同藝術家及名人,推出限量CryptoJanky NFT及陶瓷雕塑,可謂聲勢浩大。

就以上例子看來,不少品牌都在「試水溫」,反而Dolce & Gabbana則「去得更盡」,2021年便開始

就以上例子看來,不少品牌都在「試水溫」,反而Dolce & Gabbana則「去得更盡」,2021年便開始舉辦「元宇宙時裝周」(Metaverse Fashion Week),與NFT交易平台UNXD推出「Collezione Genesi」系列,九套衣裙從剪裁、陰影到品牌拿手的刺繡細節,絕對幾可亂真;而當中兩套「Dress from a Dream」晚裝裙更同時擁有虛擬及實體版本,橫跨虛與實的空間邊界,科技、工藝同時兼顧。今年品牌再下一城,於以太坊開發的3D元宇宙「Decentraland」舉辦時裝騷,繼續虛擬時裝與實體產品同時發售。鞋履品牌如Nike、Under Armour、Hogan等同樣抓緊元宇宙風潮,推出一系列NFT運動鞋,廣邀不同的數碼藝術家進行創作。而剛於去年被Nike收購的RTFKT Studios同樣深諳此道,設計應用程式讓買家可透過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功能為自己「換鞋」,同樣以創意模糊了虛實世界之間的界線。

NFT WATCH IN HONG KONG香港品牌也有NFT?知名腕錶設計師Joe Kwan旗下品牌Anicorn便曾在NFT

NFT WATCH IN HONG KONG
香港品牌也有NFT?知名腕錶設計師Joe Kwan旗下品牌Anicorn便曾在NFT平台「Rarible」推出「腕錶」,以品牌成名作、由NASA logo設計師Richard Danne親自設計的腕錶雛形轉化為NFT,並限量150枚公開發售——持有人會擁有腕錶藍圖、一條高清短片,以及一段Richard Danne的錄音,可算彌足珍貴。

數碼安全與創作者權益虛實界線模糊,但終歸「元宇宙」還未變成「現實」,一些

數碼安全與創作者權益
虛實界線模糊,但終歸「元宇宙」還未變成「現實」,一些實際問題則不得不思考,數碼資訊安全便是重中之重。想要入手NFT,必先擁有加密貨幣錢包。雖說整個買賣系統仰仗區塊鏈技術,比起一般虛擬貨幣安全得多,但近日同樣出現黑客盜取NFT的消息;甚至有收藏家被「搶劫」逾15萬美元的NFT「藏品」,在Twitter上大吐苦水。的確,區塊鏈技術能確保藏品真偽,但不代表收藏NFT的錢包有足夠保護資訊安全的措施;一不小心,藏品被駭客盜取,甚至連「緝拿真兇」都未必做得到,只能欲哭無淚。何況時裝品牌本業根本不以編碼、資訊等技術起家,只能靠外判公司確保安全,除非像Nike般大手購入相關領域的公司,否則當中支出同樣花費浩大,須知道網絡保安的複雜程度,甚至比起保護實體旗艦店還要複雜。

而NFT作為數碼合約,同樣事涉創作者權益。NFT的投資規矩,市場上每次轉手,當中10%分紅會直接落入創作者手中。相比傳統藝術或產品拍賣,創作者只有一手拍賣(即由創作者賣予收藏家)時才可收到錢,NFT看起來確實更重視創作人收益。惟數位藝術最大爭議,則在於二創與抄襲侵權之間的模糊界線,以及現行法律條文中的灰色地帶。美國藝術家Mason Rothschild於2021年Art Basel Miami推出名為「MetaBirkin」的NFT,以Hermès經典手袋Birkin Bag作為原型,創作出多款虛擬手袋,此舉隨即引來法國時裝大宅不滿,決意提告。據《Business of Fashion》報道,藝術家一方指自己並沒有「製造或販賣盜版Birkin手袋」,僅以想像力重塑手袋的數碼形象;品牌方則反擊:「該名『藝術家』並未得到授權實用Birkin手袋的商標」,其行為直接影響品牌銷售及形象。這場爭論至今尚未有結果,卻已經引起正反兩方爭論不休。本就複雜的抄襲議題,在NFT與數碼化年代更讓人覺得千頭萬緒。

RIGHT-CLICKER MENTALITY潮流不會永遠只有追隨者,隨着NFT大行其道,總會有人逆行,說的便

RIGHT-CLICKER MENTALITY
潮流不會永遠只有追隨者,隨着NFT大行其道,總會有人逆行,說的便是這群「Right- clickers」。這個詞彙出自Twitter,是NFT愛好者對不解NFT價值者的批評。所謂「right click」指的是按滑鼠右鍵儲存的動作,諷刺那群以為儲存圖片後便擁有NFT的網民不懂其真正價值。但亦有「Right-clickers」大方接受這個「身份」,指輕易儲存圖片的動作正是對NFT買賣的反諷:我能輕易儲存你口中的「藝術品」,證明你根本沒有「擁有」甚麼!當中有關藝術價值、投資與投機等的辯論,在Google搜尋「Right-clickers」便一清二楚。

虛擬或真實?元宇宙與時裝的未來當時裝界都在沉迷NFT帶來的潛在市場

虛擬或真實?元宇宙與時裝的未來
當時裝界都在沉迷NFT帶來的潛在市場和投資,業界大概需要問一句:時裝到底是甚麼?這句問題沒有答案,又或者,答案其實隨着時代更迭而改變。從人類以樹葉為衣到如今的數碼化「服裝」,所謂「時裝」當然已經換上好幾波定義。從蔽體遮羞、追求實用、展現美感,到現在為線上角色呈現個性,都是時裝功能,亦無高低之分。只是觀乎過去名流青史的驚世作品,無不與工藝、剪裁、理念相關——Mr. Dior一系列New Look與Bar Jacket為女性塑形,非得由真實身體呈現方可展露優雅氣質;川久保玲、山本耀司、三宅一生的日系風格,全在材質、剪裁、律動交織之中;Alexander McQueen的驚世駭俗,作品、音樂、天橋場景缺一不可。試想像他們的作品全被「上載」至元宇宙,看着屏幕角色穿上經典服裝,與真人觀看時裝騷如何展演服裝之美,又是哪種「觀看」更震撼?

想當年德國文化評論人Walter Benjamin曾在圖像攝影與電影拍攝技術大行其道時提出,複製技術將導致藝術品「靈光」(aura)消逝,卻同時讓大眾接觸、認識藝術的機會大大提升。如今NFT技術仍是一小撮人的玩意,涉足者均需要一定資本才能購入,一如以往時尚圈講求奢華、獨特、小眾,卻同時講究工藝、細節、美學;日後時裝數碼化、元宇宙取代物質世界成為「現實」,一系列NFT會否解放大眾與時裝之間的隔閡?時裝工藝,以至個性、風格等又該何去何從?或許這一切解答,仍有賴各個創作單位用不同的破格作品代為解答。虛擬未來近在咫尺,仍讓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