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原文:于鳳嫻(52期ELLE)

Style Insight
【ELLE 30周年回顧】待雕琢的璞玉!THE CHINESE MODELS
Photo: 何澤
READ MORE

【ELLE 30周年回顧】待雕琢的璞玉!THE CHINESE MODELS
內地時裝業發展一日千里,亦有不少國際之名的中國模特兒突圍而出。回顧90年代初,中國模特兒行業開始發展,《ELLE》當年也仔細探討過中國模特的風氣與潛質,讓我們在《ELLE》30周年的大日子重溫這篇專題,尋回當初業界的發展軌迹。
踏進時尚圈的夢
1983年國際時裝名設計師Pierre Cardin在北京發掘了石凱,把她羅致旗下,訓練成為專用的House Model。這個與西方模特兒截然不同的新面孔,給國際時裝表演台留下了深刻印象。石凱的灰姑娘故事,為無數飽歷社會主義枷鎖而又天性愛美的女孩締造了美麗的夢想:時裝表演這行業不但讓她們有機會接觸時髦服飾,更可讓她們趁機到歐洲等地表演遊覽,接觸新事物、新潮流:運氣好的,更可躍登國際時裝表演舞台,一朝成為舉世知名的名模。這一行業在國內一下子變得吃香起來,中國的年輕女士們對此趨之若鶩,穿戴儀容、形象品味也成為了女士們的熱門話題,神州大地過往的灰、藍、黑給抹上了新的姿采,變得色彩繽紛、生氣勃勃。
Photo: 何澤
【ELLE 30周年回顧】待雕琢的璞玉!THE CHINESE MODELS
Photo: 何澤
內地時裝業發展一日千里,亦有不少國際之名的中國模特兒突圍而出。回顧90年代初,中國模特兒行業開始發展,《ELLE》當年也仔細探討過中國模特的風氣與潛質,讓我們在《ELLE》30周年的大日子重溫這篇專題,尋回當初業界的發展軌迹。
踏進時尚圈的夢
1983年國際時裝名設計師Pierre Cardin在北京發掘了石凱,把她羅致旗下,訓練成為專用的House Model。這個與西方模特兒截然不同的新面孔,給國際時裝表演台留下了深刻印象。石凱的灰姑娘故事,為無數飽歷社會主義枷鎖而又天性愛美的女孩締造了美麗的夢想:時裝表演這行業不但讓她們有機會接觸時髦服飾,更可讓她們趁機到歐洲等地表演遊覽,接觸新事物、新潮流:運氣好的,更可躍登國際時裝表演舞台,一朝成為舉世知名的名模。這一行業在國內一下子變得吃香起來,中國的年輕女士們對此趨之若鶩,穿戴儀容、形象品味也成為了女士們的熱門話題,神州大地過往的灰、藍、黑給抹上了新的姿采,變得色彩繽紛、生氣勃勃。
香港時裝界盛事
1989年,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香港時裝節」新來了一些中國模特兒。這班新面孔的出現,令港人眼前為之一亮。時裝設計師、大百貨公司服裝部及服裝製造業的主管對這班樣子、高度及身形俱潛質優厚的女孩們垂注有加。往後,她們更成為了香港一年一度時裝界盛事的主角之一。
中國時裝模特兒輪廓不深,但別具氣質的鄰家女孩努力奮發,建立起自己的形象,為時裝灌注了生命力。在時裝表演舞台上,拿捏台步,收放自如,在萬千觀眾注視下,斜睨吊梢鳳眼,款擺纖纖柳腰,發揮東方美的魅力,為我們帶來夢的遐想。
發掘新潛力
「時裝節是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每年一度的大型時裝表演,所需模特兒人數約60個之眾。香港模特兒由於多是南方人,往往身材吃虧,質素好的,來來去去都是那麼幾個,故此,我們常要為尋找新面孔而煩惱。83、84年,中國大陸的時裝製造商來港舉辦時裝表演,國內模特兒首次來港演出,她們身材高挑,樣子甜美,缺點是台步生硬,音樂感不足。不過,我認為只需稍加訓練,進步應指日可待。」對中國模特兒,香港貿易發展局時裝宣傳組經理朱賈露斯有這樣的評語。「89年時裝節,我們終於請來了一批大陸模特兒,當中有來自上海的,北京的也有。我們是通過駐北京及上海的辦事處,與當地模特隊接洽,但由於申請手續繁複,需時頗長。可事實證明,她們潛質優厚,工作態度良好,合作意願強,比起外地及本港模特兒,表現有過之而無不及;台步及音樂感方面亦已日見進步。」朱賈露斯略加補充。
模特兒行業簡史
如果模特兒是一面鏡子,從中我們可看到時代對生形象的要求,而模特兒的冒起和發展對中國意義更是重大: 它不但表明了當前社會的改革開放,而對女孩子來說,它更表明了她們從此為自己塑造美的形象,無論出塵脫俗、冶艷迷人、風華絕代、青春活潑或嬌俏可人,悉隨意願。
其實,愛美是人類的天性,但在文革時期,女孩子們被迫穿上藍、白、灰一式的服裝,頭上要不是剪齊耳短髮, 便是結上辮子,如此大同小異的服飾髮型,任誰也看得憋了氣。80年改革開放,帶來了新氣象,女孩子們終於可以把衣櫥整理一新。漂亮的衣服、時髦的高跟鞋、燙頭髮、塗脂抹粉、一下子變得蔚為時尚,在此情形下,時裝行業又再大行其道。時裝業又衍生了時裝表演行業;有時裝設計,自得要有模特兒把設計穿在身上,在表演舞台上作示範,供買家及用家挑選。中國第一隊時裝模特兒就是這樣於1980年在上海出現。
因業務所需,當時上海服裝公司從下屬各個部門找來一些身材較高的女服務員,給予簡單的訓練,她們便開始了服裝表演生涯。這可說是急就章下產生出來的模特兒,質素未如理想是可理解的,但上海服裝業歷史悠久,且曾經是十里洋場,也是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模特兒行業在此先起步,發展也比別的城市來得有利,自不待言。
各地分「派」發展
1985年,時裝表演已擴展到首都北京;而南方的深圳特區,更是後起之秀。目前,這一行業已發展為南、北兩大流派,北方以北京為代表,模特兒大都爽朗靈巧,注重個人風格;深圳基本上也沿着這一方向發展;南方以上海為代表,模特兒較甜美嬌柔,表演傾向傳統劃一,這跟地域很有關係。上海起步早,得天獨厚;北京則由於是一國之都,佔有利位置,現代化的步伐較快,資訊也較發達,模特兒現代氣息較重;而深圳特區於89年才發展起來,模特隊中外合資,模特兒是從各省隊重金挖來。
自學揣摩爭取出國
國內的模特兒基本上由服裝公司、 廣告公司及展覽中心三方面組織辦理;近年來,個體戶的模特兒也乘時興起。
這些單位每年都設班招生,投考人數踴躍 。要通過面試,女士們得要符含身高175cm,年約20,五官端正等的基本要求,經過訓練課程、考試合格,才會受聘為專業模特兒。
「我們雖然有導師教授台步姿勢、音樂知識和化妝美容,但真正受用的卻是從《時裝快訊》一類的電視節目上學來的;有時,我們也觀摩外地時裝表演錄像和雜誌,自己加以吸收發揮。要看世界各地最新的時裝流行情報,更需託國外的朋友寄來,或待往外地表演時購買,所以,在看到時一般都已過時了。」好幾位國內模特兒這樣對我們說。「到外地表演,和當地模特兒同台演出,交流經驗,也是最佳的學習方法,但可惜不是每人都有這樣的機會。遇上這樣的機 會,我們必悉力以赴,趁機學習。」這是國內無數模特兒的心聲。 事實上,模特兒渴望出國,並不是虛榮的表現,而是對專業化的渴求,要做一個出色的模特兒,當然不能只「呆」在國內。
基礎概念有待改善
自1986年已跟大陸模特兒合作的香港時裝設計師鄧達智也認為她們條件極佳,美中不足的是台步生硬,化妝過濃,髮型較保守,形象配合不足。此外,國內生活節奏與香港有別,從試身到籌備演出,其間所要承受的壓力,不是她們習以為常的,故在排練期間,偶爾也會鬧鬧情緒,幸好,她們也慢慢適應了。
台步生硬,除了基礎訓練有待改善外,模特兒在概念上還須努力學習。有模特兒向我們表示,其實,她也明白不同的服裝要配含不同的台步,晚裝要步履典雅莊重、便服與泳衣要步履輕盈明快、而運動服更要跳躍生動,奈何有此概念者不多,同台演出時,你不能單顧自己而不理別人的存在,否則,台下觀眾和同伴們會以為你出了毛病。此外,在服裝表演方面,她們不是每種服裝都接受的。深圳國際展覽中心模特隊負責人楊訴指出,她們不能表演三點式泳衣及內衣,太暴露的服裝也不會接受演出。
時裝表演要面對的問題還多着,廣東省廣告公司模特隊解散正說明了時裝表演發展困難重重。這隊87年於廣州市成立的模特隊由康路一手創辦,其間多次參與廣州交易會的時裝表演,也跟香港的設計師如鄧達智、唐乙鳳等含作演出過,表演全盛時期,最吃香的模特兒每月工資3,000餘元人民幣,但其後卻受模特兒來源不足、新面孔不多、服裝供應不足(廣東省服裝業屬來料加工,設計製造的不多)、缺乏自己的服裝產品等問題困擾,而最嚴重的是意識形態方面,廣州搞的時裝表演許多時要混合其他的歌舞一同演出方能生存,在難以為模特兒找尋出路的情形下,他便於90年初解散了模特隊。
韻味獨特邁向國際
其實,中國時裝表演市場現時是頗為混亂的。國家對此行業未有適當管理,表演隊及個體戶漫天要價;此外,對服裝表演的程序、慣例不甚了解的機構也紛紛舉辦時裝表演;個體模特兒更在歌廳等地方作暴露、討好觀眾的演出;一些個體戶更打着專業隊旗號演出,到處招搖,令專業時裝表演的形象受損。要發展中國的時裝表演行業,上列問題實需好好解決。
時裝表演在某程度上,確實為中國文化生活增添無限姿采;模特兒不但代表了時代美麗魅力的詮釋,她們更反映了時代變遷及價值觀的轉移;而最重要的是她們為女子們製造了夢的遐想,使她們活得更有憧憬。中國地大物博,幅員廣闊,人口眾多,新面孔輩出,她們具備模特兒的基本條件:外形佳、身高夠,加上面孔與國際表演台上慣見的洋妞們大異其趣,在多方渴求新面孔、韻昧獨特的氣候下,中國模特兒挾優厚潛質,實可視為有待雕琢的璞玉,她們所等待的只是邁向國際時裝表演舞台的機會。
Don’t M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