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原文:#270 ELLE

Style Insight
【ELLE 30周年回顧】別了,壞孩子!ALEXANDER MCQUEEN的離開
READ MORE

【ELLE 30周年回顧】別了,壞孩子!ALEXANDER MCQUEEN的離開
2010年,時裝界發生一件大事──Alexander McQueen離世,事隔七年他在我們心中的印象依然鮮明深刻。讓我們來紀念這位鬼才設計師,回顧《ELLE》當年在他離世後所刊登的一篇文章,重溫他在時裝界的一生。
【ELLE 30周年回顧】別了,壞孩子!ALEXANDER MCQUEEN的離開
2010年,時裝界發生一件大事──Alexander McQueen離世,事隔七年他在我們心中的印象依然鮮明深刻。讓我們來紀念這位鬼才設計師,回顧《ELLE》當年在他離世後所刊登的一篇文章,重溫他在時裝界的一生。
著名的時裝報章《Women’s Wear Daily》用<A True Master>命題來形容Alexander McQueen的離世,對這位90年代初才出道的設計師用文字作出最後的致敬。沒錯,能夠在短短十年間登上時裝大師地位的時裝設計師為數有限,與McQueen同期出道的Hussein Chalayan和Owen Gaster,前者後勁不繼,後者完全消失於人海之中,只有他仍然穩坐high fashion最前線的實座,他的突然離去,不但令我們深覺意外,就連不少同級數的「行家」都感到難過,在一片哀聲和例牌的道別詞中,以多年來一起成長、「同撈同煲」的帽子大師Philip Treacy、美國時裝設計師Miguel Adrover和前Gucci Group的CEO Domenico De Sole的說話最感窩心,亦可見他們交情不淺。
深交道別
「今天當這個世界太多『阿豬阿狗』都可以稱為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的出現更顯獨一無二,他是唯一一位在時裝展上關心帽子的設計師,他的才華無人可以替代。」Philip Treacy說。
Miguel Adrover說:「當年Alexander McQueen成為Givenchy的設計總監後,每年夏天,他總會來紐約逗留約兩個月。其間本住於Four Seasons酒店的他,會來我家地庫住上一個星期,他的性格剛強,但同時亦有脆弱的一面。沒有他的出現,倫敦的時裝根本無生趣可言,他自90年代關始改變了倫敦的時裝,他的『花生騷』不只是向大家展示衣服那麼簡單,亦同時將美夢和噩夢呈現於大家眼前。」
「我很喜歡這孩子(Alexander McQueen),他曾經來過我家一起共進晚餐。04年我最後一次出席他的時裝展,騷後他走過來跟我擁抱,哭着告訴我捨不得我離開Gucci。他心地善良,希望身邊每個人都能夠快樂。」Domenico De Sole說。
不平坦的時裝路
人去樓空,留下的只有無邊思憶。這兩個多月來,整個時裝媒體和網絡都將原名是Lee Alexander McQueen的生平一切盡數「起底」:父親是的士司機、母親是教師、上有兩個哥哥三個姐姐、一個前夫;曾在Gieves & Hawkes、Romeo Gigli工作、畢業於Central Saint Martins;已故的伯樂Isabelle Blow用了5,000英鎊全數將他的畢生作品購下(分期付款每周100英鎊);四次榮獲英國時裝協會所頒發的年度設計師大獎和曾在英女皇面前接受CBE勳銜等。
由當初的家境清貧胖小子,到瘦身成功的high fashion大師,Alexander的風光背後藏着不少辛酸。打從三歲開始就不曾間斷繪畫的他,自小已經向母親說立志成為一位出色的時裝設計師。其設計天馬行空、離經叛道,而且舞台感強烈,招牌作包括超低腰褲(bumster pants)、男裝長禮服(frock coat)和錯視效果(trompel’oeil),因而得到「壤孩子」的稱號。外間對他的超凡技藝與創意嘆為觀止,不過是否受落又是另一回事。96年的超低腰「露股」牛仔褲、97年用極其誇張shoulder pad的女裝西裝,甚至為Givenchy製作的首個haute couture騷,外間的評論都是毀譽參半,當時甚至有人覺得過於偏鋒。當每位時裝設計師推出香氛,十居其九都可以賺個滿堂紅時,偏偏他的Kingdom和My Queen香氛的迴響與銷量卻不成正比。事隔多年到了今時今日,大家望見近年大熱的Balmain,都不禁將它跟Alexander的舊作拿來互相對照,才發現Alexander是快人一步的前瞻者。有才華但卻不聚財,難怪這位鬼才曾經酸溜溜地向外界表示自己品牌的成績難與同屬Gucci Group門下的Stella McCartney、Balenciaga或Bottega Veneta相提並論。
「騷」動只此一家
業績上雖然難與同門品牌相比,但Alexander McQueen的騷由始至終都是巴黎時裝周的重頭戲。當其他時裝品牌都停留在只有一條素淨天橋的基本時裝展格局時,McQueen每季的奇幻布局卻叫人津津樂道、驚喜連連。例如99年春夏用兩支機械臂在模特兒的傘裙上即場噴墨、01年春夏加大碼女模全裸肉體橫陳伸展台、05年春夏將模特兒放在以光影營造的西洋棋盤上、06年秋冬利用高科技將如鬼魅般的Kate Moss投影於玻璃金字塔、07年秋冬在一片漆黑的環境下,於地下繪出代表「黑魔法」的五芒星圖陣⋯⋯日後還有沒有人會將時裝展變成一場叫人屏息以待的表演?我想不是沒有,但可能要等好一段日子才有可和McQueen媲美的鬼才出現,因為他實在別無分店、只此一家。
未來領導人
Alexander McQueen的死叫人為之傷心,但筆者認為最頭痛的應該是身為品牌的母公司Gucci Group。有傳在McQueen死後品牌不再營運下去,但截稿前確認的消息是以Alexander McQueen為名的品牌將會如常長賣長有,而於3月9日在巴黎時裝周上展出的10/11年秋冬系列是他的遺作。日後由哪一位設計師來取代McQueen的位置既是一個天大的疑問,也是一個天大的難題,因為畢竟前人太過厲害,任誰接手都似乎吃力不討好,而用設計團隊來運作品牌又似乎欠缺投射焦點。和McQueen共事多年的品牌Creative Director兼靈感女神Katy England是當下的熱門人選。或許她是這世上最了解McQueen設計風格的人,或許她的手工、剪裁有如McQueen般上乘出色,但我們都深知無論如何,McQueen的地位將永遠無法被取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