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婚嫁的華人社會,一些禮儀習俗仍代代相傳,例如中式喜帖、中式裙褂等,只因傳統背後,有其深厚智慧與文化根源。到底這二、三十年間,中式婚禮有何明顯演變?在新與舊之間,該怎樣取捨適合時宜的禮節?讓我們來個新舊對照的儀式和準備清單,解拆當中的精髓吧!
1
過大禮注意事項

在大婚前一個月至十五日進行的過大禮,是訂婚的重要儀式,為古時三書六禮中的一環,代表婚約正式定立。男家擇好良辰吉日,帶同禮金及禮品送到女方家中,所有禮金、禮品及禮餅均需雙數,取好事成雙之意。隨時代轉變,清單化繁為簡,仍不失禮節與體面。
2
男家過大禮物品

•禮金(放禮金封內,實際感謝女方家長的養育之恩)
•龍鳳燭兩對(於上頭儀式用)
•龍鳳禮餅兩對(龍鳳呈祥)
•男女家對聯兩對(結婚時貼在大門)
•椰子兩對(有爺有子)
•檳榔兩對(一郎到尾)
•喜果兩包(包括:龍眼乾、花生、紅棗、紅豆、綠豆、百合、原粒合桃、蓮子等,象徵圓滿多福代代相傳,子孫興旺)
•唐餅(最少八個)
•生果(生生猛猛,款式必要雙數)
•茶葉兩罐(開枝散葉)
•新鮮扁柏兩份
•青萋葉兩份
•紅頭繩兩條
男家過大禮現代簡化版貼士
用利是取代以下物品:
•海味──款式不限,多是四式、六式或八式,名貴款式如鮑魚、花膠、海參、元貝等,想經濟實惠的用花菇、髮菜、蠔豉、蝦米。
•三牲──指魚、豬與雞,魚代表有腥(聲)氣,年年有餘,豬代表豐碩之意。
•酒──洋酒四支,象徵喜氣洋洋。
•龍鳳禮餅──用餅卡代替,於上頭儀式前,才到餅店換取。
*若擔心仍有遺漏,加兩封「包羅萬有利是」,便最為安心。
Photo:Instagram@joy.weddingstore
3
女家回禮物品

•男家禮品的一半,加上女家回禮籃,包括:
•蓮藕一對(佳偶天成)
•石榴一對(榴花結子)
•四季桔一對
•添丁薑一對、發財芋一對。(添丁發財)
•扁柏、芙蓉、柚葉適量
女家回禮現代簡化版貼士
以下物品可用利是代替:
•茶禮:大發一底、鬆糕八個、煎堆八個、紅包八個
•送給女婿:姑爺富(褲)、富頭帶(皮帶)、女婿鞋、襪、銀包
4
傳統上頭儀式

結婚前夕,新人須各找「好命公」與「好命婆」( 或爸爸、媽媽) 為他們「上頭」,象徵新人踏入成人階段。預先擇好吉時,男方比女方早一小時進行儀式。新郎、新娘各自於家中用柚葉洗澡,穿上全新內衣、紅色睡衣及拖鞋。於近窗位置,上頭者拿起梳幫新人開始上頭,每梳一次說出吉祥語:「一梳梳到髮尾;二梳白髮齊眉……」然後將紅繩及扁柏用髮夾繫在新娘頭上,男的則放在睡衣的口袋內。上頭後,與家人共享湯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