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於K-pop發展到第二代(2005年至2012出道的團體)便開始「入坑」的人,筆者經歷過偶像們大部分比自己年長,到現在大部分比自己年輕,時間線實是橫跨了整個青春。記得千禧年代之時因為韓流才剛襲港,很多人看不明白韓團風格造型而對其嬉笑怒罵。但觀照今天其熱度,K-pop已經成為國際化常態,這個潮流大概就是香港人口中的「走得太前」。
作為打入整個亞洲市場的開荒牛,二代團大概在很多人心中,都有着無可取替的地位。若問一個局外人「K-pop是甚麽」,相信十之八九的答案中都會出現「BIGBANG」一字,足見他們影響力之深遠,由2006年出道到現在從未止歇。今期有幸邀得成員之一——太陽作訪問,實在讓一個備受韓流影響的人十分興奮,不僅因為個人情懷,更是因為好奇他作為有份推動K-pop發展的頂流偶像,人氣維持到今時今日的眼界與抱負。
E:ELLE MEN
T:TAEYANG
[THE VISIONARY]

E:作為出道接近20年的藝人,有份推動韓國音樂產業的進步與變化,出道初期有一個印象特別深刻、推動你前進的畫面嗎?以前與現在的你,又分別認為「願景」意味着甚麽?
T:最難忘的畫面是BIGBANG的首次演唱會《The R.E.A.L.》。我記得自己當時說過:「我希望在此向大家承諾,我會不只成為一位超級巨星,更會成為一個有抱負的藝人。」
站在舞台上看着歌迷,我感覺自己已經成為夢想中的明星。但那一刻,有個問題隨即在腦海中浮現:超越超級巨星而懷有抱負意味着甚麼? 怎樣才是真正的超級巨星?
這大概就是我初出道的願景,雖然我不太確定自己當時為甚麼會大聲說出那些想法和夢想,但直到現在,我仍然在反思那句話。與出道初期相比,我感覺自己越來越接近其真正意義。我不斷審視自己,以確保我正在成為曾經想像的那種富有抱負的藝術家。
E:你認為自己在BIGBANG中的角色,如何影響你的創作視野?
T:作為團隊的一員,探索各種各樣的音樂風格、流派和概念是我們的常態,這意味着新挑戰是接踵而來的。但因為我傾向是個一心一意往一個目標進發的人,所以很難適應那種環境。有時我必須嘗試一些我從未幻想過的概念,那些時刻既陌生又具挑戰性。但隨着時間推移,這些經歷就算時而強人所難,亦無疑拓展了我的音樂視野。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很慶幸一直被推動着去嘗試新事物。

E:你如何定義自己的音樂風格和創作方向?在個人發展和團體活動之間,你如何平衡並規劃自己的道路?
T:我的音樂風格受許多不同因素影響:聲音、流派,或是我周圍的環境。但無論如何,在創作過程中,尤其是製作專輯時,我始終堅守一個原則:作品要歷久不衰,我自己覺得這是一種感覺,一首好的流行曲不應只是曇花一現,而是在五年、十年後仍可為聽眾帶來新鮮感。
為了造出這樣的作品,我不斷努力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事,並在過程中保持最純潔的情感。雖然不能忽視外界的影響,但以純潔的意圖去對待音樂,才是創作中最為重要的。
如今,我的個人活動佔據了我更多時間,所以平衡團體和個人工作不再像以前那麼困難。但以前的我一直認為、且經常這麼說:「團隊活動更重要」。正因如此,在創作個人作品時,我會仔細思考如何展現自己在團隊中無法展現的不同面向,以及這些努力最終會如何為團隊帶來貢獻。
E:未來最想嘗試,用來實現更多音樂願景的新音樂類型或合作模式是甚麼?
T:因為我想盡量嘗試更多音樂風格,所以我一直在與各種各樣的單位見面、合作、分享想法。透過不斷建立這些人際網絡,我發掘並建構了很多以前從未意識到自己可以做的風格。
[GIVE & TAKE]

E:在你的音樂生涯中,讓你強烈地感覺到「有付出才有收穫」的經驗是甚麼?這些經歷如何塑造今天的你?
T:我堅信這個宇宙的運行方式,是建基於「有付出才有收穫」之上。自我年輕開始踏足社會成為藝人以來,我就已經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雖然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畫面,但我一直覺得,如果你真心想要某樣東西,卻不願意付出努力,這個世界絕不會輕易將其奉上。
我仍然相信這個基本概念是對的。不過,我不再只想「獲得」,因為我覺得自己作為藝人,已經從這個世界得到夠多了,現在反而想「回饋」。我希望成為一個可以透過作品,去帶出人生不同意義的創作者。
E:面對壓力和挑戰時,你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並重新振作、持續輸出?
T:我承認,當某些困難迎面而來,有時候我也只想逃避。我當然試過對某些感受避而不談,但若花時間深入了解自己為何會感到壓力、不適,那反思卻往往讓人豁然開朗,最終會得出解決方法。
我相信克服困難的力量,終究來自於自己的內心。粉絲、家人、團隊成員有份塑造今天的我,他們固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給予我力量。不過,真正跨過一道坎的那一躍,總得靠我自己,去回答一個根本問題:我在做的這件事其意義何在?當我能夠圍繞這個問題整理思緒時,便可找到繼續前進的力量。
E:在這20年的音樂創作旅程中,你通常如何獲取靈感?又是如何將靈感轉化為作品交予聽眾?
T:我深信,我身邊的家人、團隊成員、製作人、公司員工,尤其粉絲,是他們成就了今天的我。我一直努力用大家能理解的方式表達自我,盡可能地展現我的不同面貌。
雖然我一直在以更易產生共鳴的方法,去呈現自己的所思所想,但我也希望追求那些對我來說很酷、很有意義、很真誠的內容。當然,我無法保證我所做的一切,能100%準確地傳遞出去,但我相信我想表達的,粉絲們都能看到、收到。

E:作為一個國際知名的流行文化人物,你如何在滿足外界期待的同時保有自我?你覺得自己透過K-pop獲得和給予了甚麼?
T:我一直覺得,如果沒有個人生活,就不可能真正地以有深度的方式滿足粉絲的期望。作為藝人,生活質素其實建基於身心健康之上,因此管理好兩者的平衡,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當然,有時候我或許能在某個瞬間滿足粉絲的期望,但以我多年來觀察許多不同藝人的經驗所得,發現一味給予並非長久之計。我認為依據不同階段,在個人生活和粉絲期望之間找到有效平衡雖然非常困難,但也是可行的。
我平衡自我的方法是,依據當下的情況與角色,全心投入自己的兩個面向——一是作為「董詠培」的人生,另是作為「太陽」的藝人;而兩者並非截然相反的兩個身分。為了滿足粉絲對太陽的期望,我必先讓董詠培過上健康滿足的人生。與此同時,作為不辜負粉絲期望的藝人,其實我私人生活也會因此變得充實起來。
所以我們不應迴避個人生活中所面臨的試煉與挑戰,因為這對於一個人,以至於一個藝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沒有這些歷練,藝人的潛力會備受限制。
因此我亦希望更多K-pop偶像,可以允許自己經歷必要的個人成長,這樣始能得出一個健康的工作模式。我不確定自己是否一個好榜樣,但作為一個較早踏上這條路的人,我確實希望留下積極的足印,向年輕藝人展現一個正面的願景。事實上,許多後輩曾主動聯繫我尋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