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ELLE》香港版創刊30周年,回顧以往,曾經登上ELLE封面與接受專訪的明星不計其數,而且顆顆巨星,由王菲、舒淇、張曼玉、劉嘉玲,到劉德華、黎明、張學友,再到國際巨星如Victoria Beckham。其中,還有一位深受港人喜愛的永遠巨星周潤發!時值1998年,發哥剛從美國荷里活拍完大片回流香港,撥冗與當時的ELLE總編呂書練在半島酒店傾談兩個半小時。19年前的發哥跟現在一樣談笑風生,亦盡顯他是一位「愛妻號」。以下是當年專訪節錄,趁着今年30週年,ELLE讓這珍貴專訪重見天日。

不能和工作人員聊天感覺像坐監
《ELLE》:你覺得在荷里活拍戲跟在香港有什麼分別?
發哥:美國明星地位超然,電影公司會配備很多個人專用設施,如大型拖箱式房屋、大型衣櫃、化妝間,什麼都講求大、大、大;但在香港,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擠在一起,拍戲食飯如廁都在同一場地,彼此的關係像大家庭,在荷里活拍戲,現場只有有需要的人在工作,其餘的人會回去各自的地方休息,這對我來說難免會感到很悶,因為我喜歡和工作人員混在一起,無所不談,在荷李活就不能了。
另外,明星都避免和工作人員接觸,自覺是大明星嘛,最令我感覺不舒服,初時我在那個大拖箱房子花很多時間揣摩角色和對白,但在拍攝時,我大多時候只需要拿著兩支槍殺人,當時腦子就想着怎樣開槍,哈哈哈......我很想接近工作人員,每次回到房間我就覺得寂寞,都像坐監一樣。

40歲才學英文很沒面子!
《ELLE》:在美國發展,對你來說是全新的體驗嗎?
發哥:作為一個演員,當初決定到美國發展,心中充滿矛盾和疑惑,我想,快要四十歲才開始學講英文,十分ridicious! 我想,對很多中國演員來說,都是很難過的一個心理關口,尤其許多中國人還要考慮到面子問題。我曾自問,何苦呢?你在香港已經有名有利、有朋友、有積蓄,你為了什麼?當時我想像香港人見到我說那些不像話的英語時,他們會feel shameful,說:「Your English is so awful! Oh! Come on! 」

聽不懂美式粗口
《ELLE》:初到美國發展遇到什麼困難?
發哥:就是講英文,我本身沒有講英文的基礎,以前連AEIOU也講不清楚,而港式英語與美式英語又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學英文困難,講英文困難,而在演戲中邊學邊更困難。
《ELLE》:在美期間,有什麼好的經歷和不好的經歷?
發哥:有時候,工作人員教我講以前不懂講的英文,還有不懂講的各式粗口,蠻有趣的。最不好受的經歷,就是有時候聽不懂他們的slang(俚語),他們講完後哈哈大笑,但究竟笑什麼呢?我不明白。

最想演啞巴角色
《ELLE》:你為什麼會接拍《血仍未冷》?
發哥:我和經理人都認為,這個角色跟我的性格和我以前演的角色頗相像,若想拍第一部片就讓人記得我是誰,我想動作片的角色頗容易讓人留下印象,也可讓人看到周潤發的特長是什麼。如果英語說得不好,動作又不會做,那你憑甚麼?除非你扮演一個啞巴吧!經理人還覺得,我的第一部動作片首先要有些市場保證,商業上讓人賺點錢,才可以在荷里活站穩。
《ELLE》:那你在荷里活有什麼角色想演?
發哥:演啞巴!不用講英語對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