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於音樂世家的王菀之(Ivana),擁有豐富舞台經驗,近年更勇於嘗試多方面的藝術範疇。今年,她初次嘗試自行籌辦一齣舞台劇,名爲《Proof 求證》。由選角,選劇本,還有編排,甚至連劇本翻譯都由自己一手包辦!這次,一起來聽聽Ivana 的心路歷程,以及這一大嘗試的背後故事!
主題構成

ELLE:爲什麽會有這個大膽的想法?
Ivana:其實一直以來對藝術都有濃厚的興趣,舞台劇是能表現情緒的其中一種方式。而舞台劇是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表達模式,那種深度的呈現是很具挑戰性的,所以選擇了舞台劇。
ELLE:可以淺談故事中女主角的吸引之處嗎?
Ivana:故事本身並不難了解,作者也是采用了直接而爽朗的方式描述女主角的心境,而每個起伏都是確定而清晰的。女主角一直相信自己,有獨立的想法和邏輯,但當面對衆人的不信任和猜疑,她內心的城牆也逐漸瓦解,沈溺在喪父之痛中,同時要面對解抉困境的壓力。

ELLE:對你自己而言,角色具挑戰性嗎?你用了什麽方法消化話劇本,代入角色?
Ivana:我認爲角色是很內斂的。而我的做法是閱讀一次整份劇本,留意每個角色的對白,感受字裏行間的情緒。角色與我的關聯是,她的說話給了我幻想空間,我會很好奇,她經歴了什麽,面對過什麽人,才會讓她有劇本裏的反應,用這些字詞去回答,或者會産生劇本裏的情緒起伏。這份劇本優秀的地方也是這裏,每位角色的言談很立體地塑造了他們的性格人設、想法、想追求的東西等等,讓演員們很容易代入並啓發思考,從而更生動地描繪各個角色。
創作挑戰

ELLE:在翻譯劇本的同時有在其他同名作品中吸取靈感嗎?
Ivana:我認爲自己參考越多其他的翻譯作品,會越容易被其他翻譯者的版本模糊了自己原本想帶出的訊息,因此本次作品我並沒有先閱讀別人的作品,反而是純粹依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進行翻譯。儘管在研究的過程中有牽涉過往的改編作品,例如電影和小說,但也不會影響我對劇本進行翻譯,因爲瀏覽劇本的時候,我已經對角色有了幻想,她在我的腦裏已經有既定形象,繼而塑造出立體的角色人設。

ELLE:你認爲自己做監制有什麽挑戰呢?
Ivana:我認爲作爲監製和翻譯,可以說是對劇本最熟悉的人,劇本和演員們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就算劇本描繪得多仔細,演員無法産生共鳴也會是整套劇本的敗筆。因此,我翻譯劇本的時候,會持續地跟演員溝通,詢問他們對劇本的意見,並不斷更新用字,讓劇本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