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Jeff Ha, Leo Chan, Daniel Ho & Manwai Tai
光輝時刻: 「在練習的過程中,與別人互相追逐,最後贏到一個比自己強的對手,已是一種成就。」姚潔貞體會到,能夠做出一定成績的運動員,多數追求完美,喜歡將自己推向新高峰。「我都有類似個性,經常想挑戰自己的極限,做出一個成績後又想做得更好。」
挑戰: 辭去護士工作後,姚潔貞跟一位日本教練練跑,訓練耐力、彈力、爆炸力、柔韌性與協調性,目標是做到各方兼顧。以前她很少為跑步流淚,跟了日本教練後卻有時會辛苦到哭。「壓力也是部分原因,轉做全職運動員後無收入,我背城借一誓要跑入奧運。」曾經,長跑只是她的興趣和心癮,經過刻苦的訓練、高水平的競爭後,現在變成她的自信和尊嚴。「發現自己能堅持這麼久、這麼硬淨,我很高興,我不再像以前,覺得自己與一般人一樣。」
生於拳擊世家,父親及哥哥亦是拳擊好手,香港首位全職西洋拳拳擊手,從24歲起參加職業比賽以來,保持19連勝不敗紀錄,包括世界拳擊理事會(WBC)及世界拳擊組織(WBO)的超蠅量級亞洲拳王金腰帶。
光輝時刻: 2014年衝出香港,去台灣參加街頭籃球國際賽,一對一贏德國對手進入16強,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阿蘇說:「一個打一個,輸贏都無藉口。」
挑戰: 在如日方中的26、27歲,阿蘇遭遇腳跟腱撕裂,須休養一年,在場邊觀賽不是味兒。「曾經我不斷問:點解係我?但運動員通常積極正面,並非因為天生開朗,而是負面無濟於事。停賽有如心愛的東西被奪走,必須想辦法取回來。」
光輝時刻: 2014年世界空手道聯盟超級聯賽,劉慕裳在銅牌戰當天發燒,不抱期望豁出去打,最後竟贏四比一取得銅牌;2015年亞洲錦標賽,香港隊從未拿過獎牌, 她卻一路闖入決賽並勇奪銀牌,為港爭光。
挑戰: 去年大專盃團隊賽期間,不小心肩膀落地受傷,硬着頭皮完成賽事,晚上入院照 X 光,竟發現韌帶撕裂。醫生建議她休息三個月,但三個月後正是東亞錦標賽,她不想缺席香港主場,幸好悉心調養下,最後拿了銀牌。「這是運動員精神,只要未跌跛,也想盡力去打。」
黃婉媚、吳天麗
香港沙灘排球代表隊,二人合作六年,被喻為「一姐」組合,曾奪得2016沙灘排球亞洲巡迴賽第四名、2014年亞洲沙灘排球錦標賽第九名、2014仁川亞運16強等。
光輝時刻: 姊妹同心,兩人在今年亞洲巡迴賽力戰下,歷史性取得第四名。黃婉媚興奮說:「過去我們都總是沒法闖進八強,但那次比賽我們直落兩場擊敗對手闖入四強,哨聲一響比賽完結,我們立即相擁,真的很感動。」
挑戰: 香港沙灘排球的水平其實不低,約在亞洲前八,卻一直不被重視,沒教練、沒隊醫,訓練、復康都要自己安排。剛過去的亞洲巡迴賽,吳天麗竟要負傷比賽三場。更難受的,是她們一直要自費出賽,只能做兼職幫補生計。兩人曾覺得心灰意冷,放棄沙灘排球專心打工,卻仍舊覺得心願未了,於是今年毅然辭掉全職、兼職專心打波。「希望更多人可以參與這活動,更多人爭取成績,否則這項目永不能擴大。」吳天麗幽幽地說。
王蘊妮
4歲起開始滾軸溜冰生涯,04年僅以11歲之齡加入香港滾軸溜冰代表隊,至06年投入速度滾軸溜冰項目,並打破場地300米、500米、公路10,000米等個人速度紀錄,成為香港速度溜冰的記錄保持者。
光輝時刻: 王蘊妮從小就是滾軸溜冰的常勝將軍,自5歲起便拿盡全港公開賽的三甲名詞。不過她最自豪的,是於2011年世界青年錦標賽200米項目中躋身第13名,第一次為香港在世界賽事奪得高名次。「雖然12名內才能進入決賽,但我已經非常開心。畢竟香港隊沒有正規訓練場地也能有此佳績,已夠自豪了。」
挑戰: 18歲破盡香港速度溜冰的記錄,最大的對手竟然是自己:「我創出的香港紀錄,自己竟然打不破!的確挺灰心。」王蘊妮加強訓練、勤加詢問不同的教練,亦嘗試透過參加《G1格鬥會》,從格鬥運動中尋找突破;後來卻因擔心受傷影響溜冰賽事而退出節目。
光輝時刻: 2011年的奧運積分年,因比賽排名佳,崔浩然轉為全職運動員,人生首次踏上奧運場。縱使當時敗在羅馬尼亞選手上,他坦言面對奧運比賽時刻非常享受,讓這位花劍少年的19歲人生充滿激情。
挑戰: 崔浩然把未來的挑戰及目光投放在2018年亞運場上,揚言必須在這兩年加強練習,不可鬆懈。因為稍不留神,就會失去入選亞運的資格。兩年後,他有意轉投與體育無關的身分,當一個平凡大學生。
Utah Lee
本為時裝設計師,因工作遇上瓶頸轉而投身健身行業。2000年開始擔任Nike Training Club(NTC)健身教練,至今已有16年,現為Nike的master trainer,將運動帶進其他人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