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訪】林嘉欣: 快樂是一種選擇
Exclusive

【封面專訪】林嘉欣: 快樂是一種選擇【封面專訪】林嘉欣: 快樂是一種選擇

SIMON C;photo assistant KWOKCHI HUEN;styling KIM AU;styling assistant SAM YEUNG;hair BART CHOI;makeup WILL WONG;manicure JASMINE CHAN at NAILART_JASMINE;text KO CHEUNG;coordination CRYSTAL LEUNG &KAREN WOO
READ MORE
Exclusive

【封面專訪】林嘉欣: 快樂是一種選擇

怎樣還原生活基本步,直視無常與破碎,是疫下世代無法迴避的課題。「慶幸我有戲劇與陶藝作為生命導師,引領自己運用好奇心與創造力,跨越沿途不同的挑戰或困局。」林嘉欣(Karena) 還領悟做人如做陶,反覆地承受時間如水的洗練、環境如手的塑形、苦難如火的窯燒,「方可認清本性與才能,作出有意識的選擇,而願意擁抱生命中每道釉彩、紋理以至瑕疵,接納心底不完美卻值得被愛的內在小孩,才能活出真正的快樂人生。」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以行動表達關注

以行動表達關注

毛衣
連身裙

高跟鞋 
All from Fendi

一塊陶土放於轉盤上,假如沒有外力觸碰它、捏動它,終究都只是「一塊陶土」,無法自行變化出新花樣,Karena 有感恰似人生,誰都不想辛苦或害怕危難,「但當生活太安逸,我們卻又容易養出惰性,逐漸失去求進步及改變的衝勁。」親歷環境及疫情造成的驚天破壞,「全世界如深陷巨大的創傷後遺症,所有人顯得沮喪、周圍充斥壞能量,有種齊齊被困住的窒息感,促使我想主動和敏捷地做點事。畢竟時間是流動和向前的,我們總不能永遠停留在某一個時間囊。再者,問題越拖延不理,只會越見僵化,日後更難解決。」

Karena 言出必行,接連參與了《ELLE》35周年兩期主題訪談。關注「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月前她以素食者身份陪同編輯團隊走進梅窩,跟竹藝匠人及表達藝術治療師 Jess 暢談綠色生活的觀察和實踐。關懷人性與創意,今回她應「幸福感」( Happiness) 題旨,帶來將於「新視野藝術節」上演的音樂實驗劇場《塑像譜:窺看時間狹縫凝固的某一刻》的〈夏蟬〉單元,沿劇中意念分享原生家庭故事,再延伸到藝術教育對每個人建立自我價值及同理心的重要性等。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比朋友疏離的血親

比朋友疏離的血親

露肩連身褲 Valentino

每個提問,Karena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同時她亦不忘聆聽訪者的想法,關心不同人的處境。「翻天覆地的疫情,使我更堅定地想通過戲劇與陶藝,接近自己以至別人的心靈。趁世界靜止時,我做了許多事,不會盲從舊一套生活、工作或消費模式,白費由停頓而來的啟示。譬如經過生離死別等試煉,我們有否學會同理他人、成就他人?畢竟每個人如陶土,各有不同質地和屬性,無法夾硬用同一方式改變本質,我們應該要互相尊重,以免扼殺各自的可能性,或引發不快。」

人心惶惶,Karena 希望與人互相扶持,「千萬別自以為『我幫緊個世界!幫緊其他人!』,萬事萬物各有崗位及強弱,推動一件事,需要建立多方的連繫,尋求協調與互補,沒有誰比誰來得重要,我們是活在同一個循環鏈之中。」平等的心念,使她結識到眾多志同道合的知交。「感恩遇到對在地生活及創意懷抱願景的好朋友。例如大家知我愛陶藝,會贈上元朗下白泥或上水土丘的泥土以製陶;又經常分享各自做藍染、做竹藝,或者將逝者衣物升級再造的經驗。這讓我更認識香港人的故事和感情,探索新意及克服困難的途上,也獲得更多力量。」

Karena Lam

背心
皮革長褲
Both from Bottega Veneta

由此想起,朋友是自己可以選擇的親人,偏偏血緣上理應至親的家人,似乎卻沒法相處得如此安然。「嗯,像我和媽咪的關係都幾矛盾和頭痛。」Karena 坦承兩人「相愛相殺」,「媽咪並非不愛我,只是手法有問題。可能她深受婆婆的嚴厲家教、婚姻不美滿的遭遇所刺激,不但有上一代的傳統,只緊張搵食等基本生存、不太理解四個女的心靈需求,還會莫名專制,好想控制我們的言行。背後動機未必想大家不開心,但卻明顯似為證明母親『有權』令女兒不開心⋯⋯變態的說,是一種報復吧?」不巧 Karena 是率性衝撞型孩子,「雙方的張力極度強烈,令我的成長流下許多眼淚、造成許多傷痕,仍待療癒。」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解放內在小孩的劇作

解放內在小孩的劇作解放內在小孩的劇作

露肩連身褲Valentino

〈夏蟬〉正是對應舊患而調配的一劑處方。雖然Karena 貴為「金馬大滿貫」演員,但或受童年家庭壓抑,以至少女時代追夢屢遇起伏等影響,她對自我要求嚴格,既不敢輕言本身有何優秀,也會為所愛的事傾力爭取到底,「總之剛烈又反叛,不似外表乖巧。」她笑說。無盡的求知欲和進取心,推動她追隨戲劇導師甄詠蓓(Olivia)學習多年,以求持續不斷地拓展演藝生命的可能性。

「感激 Olivia 指導和信任,令我越發敢於挖掘內心幽暗。對上一次做舞台劇,已是十年前演出莊梅岩編劇的《野豬》,重回台上做〈夏蟬〉,我嘗試涉足創作,將個人的母女、還有深藏櫃枱底(心底)的黑暗面,轉化成創作靈感,以戲劇治療內心傷痛,看會獲得怎樣的體驗。」Karena 表示講舊事不為翻舊帳,而是想讓人生前進。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解放內在小孩的劇作

解放內在小孩的劇作

背心
皮革長褲
Both from Bottega Veneta

解放內在小孩的劇作 〈夏蟬〉正是對應舊患而調配的一劑處方。雖然Karena 貴為「金馬大滿貫」演員,但或受童年家庭壓抑,以至少女時代追夢屢遇起伏等影響,她對自我要求嚴格,既不敢輕言本身有何優秀,也會為所愛的事傾力爭取到底,「總之剛烈又反叛,不似外表乖巧。」她笑說。無盡的求知欲和進取心,推動她追隨戲劇導師甄詠蓓(Olivia)學習多年,以求持續不斷地拓展演藝生命的可能性。

「感激 Olivia 指導和信任,令我越發敢於挖掘內心幽暗。對上一次做舞台劇,已是十年前演出莊梅岩編劇的《野豬》,重回台上做〈夏蟬〉,我嘗試涉足創作,將個人的母女、還有深藏櫃枱底( 心底)的黑暗面,轉化成創作靈感,以戲劇治療內心傷痛,看會獲得怎樣的體驗。」Karena 表示講舊事不為翻舊帳,而是想讓人生前進。

ELLE x Karena Lam

上衣

Fendi

「家庭是一種權力環境,相信好多人經歷第一次失望、自尊受創、心痛心碎,多數來自父母或兄弟姊妹的反應。例如年幼缺乏擁抱,將來要不抗拒身體接觸,要不過度渴求親密;或者你仰慕家姐,她卻覺得你蠢,不知不覺又會觸發自卑;當全家人聚起來,權力結構更複雜,年幼者亦常要隱忍大人的壓制。像我媽咪好轉彎抹角,鍾意用『以為』維繫和諧,不樂意接受我直接的意見,甚至會批評『乜你咁諗嘢』。」活到這年紀,Karena 想成熟地相處,「尤其我已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咪,即使媽咪不會看〈夏蟬〉,我要重溫舊記憶亦痛苦,但都堅持將心聲好好說出來、演出來,原諒她也好、放過自己也好。透過創作的新視覺,我學會體諒媽咪的處境和局限,好好去愛她。」

為生命留一點希望

為生命留一點希望

毛衣
連身裙

高跟鞋 All from Fendi

按 Olivia 提出的「時間」及「四季」主軸,Karena 聯想到緊張的母女關係,宛如香港的夏日蟬聲,「濕熱黏𥹉配密集煩音使人焦躁,但趁好陽光又想四出玩樂揮灑汗水。」有了概念及基礙,她再建構兩者的性情及處境衝突,並將一人同步分飾兩角地演出。由於是次為互動劇場,觀眾席將跟舞台融合,務求引發每個人於觀看與被觀看之間,有更多共鳴與想像。「我又嘗試加入陶土元素,創作了一個直徑約26至27cm、未經燒製的陶土小孩,象徵兒時及內在的自己。隨演出推進,她會一直遇水而溶解,以殘忍變化比喻母女相互支配與逃避,既逐點毁掉對方,同時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為一體的現實。」

〈夏蟬〉的情節又代表了哪些真實事件?「謎底不必揭破。演戲時遇到有人問,是否在用甚麼經驗去演出?我都不會說到底。不是恐懼,而是不想消費事件,也覺得戲劇的美麗,在於適當留白予人感受及思考。大家進場要看的是戲劇的故事,或故事對照自身的感悟,不是看林嘉欣的秘密。」Karena 認為人需要有秘密,而且比起在結局揭開謎團,怎樣於劇終時保持一點輕盈,也更重要,「不是為唯美而唯美,好讓觀眾輕鬆離場,而是想給生命留一絲重新開始的希望,畢竟人沒有希望是很可憐的。」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給人生再定中心

給人生再定中心

連身裙手套

矮跟鞋
All from Dior

每個人將從〈夏蟬〉領略到甚麼?且待日後分解。「至少,我已經療癒自己。」Karena 除了解開家庭心結,也嘗到創作上從被動走向主動的滋味,「年輕時,演出機會較為被動,像演出好角色,卻很易被定型,不停接獲同類邀約,但這不代表你說句『無能為力』就算,自己亦應稍作節制。今時今日,隨着科技發達,用智能電話就可拍戲,透過網絡平台等,任何人都可發表文章或影像、籌募資源及實現想法,主導權更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再沒藉口說懷才不遇,只看你有多渴望行動。」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ELLE X Karena

醉心陶藝就反映 Karena 當下的渴望所在。「起初我陪兩個女學陶,沒想到自己卻戀上陶藝,短短幾年間還建立了個人陶室,這裡是一個沒有時鐘,沒有 Wi-Fi 的空間,令我可以全然擺脫騷擾專心做自己。試過 8 號風球留過夜做陶,冬天玩粗沙泥玩到削走手上一層皮,仍然超開心。」雙手、眼睛、耳朵、身體與心完全投入,如修行般讓她掌握製陶學問,也為人生重新定下中心,更懂得處理「爆、爛、碎」等情況。

「平常許多生活行為,都出於無意識的條件反射,直到做陶以後,才知道要刻意做出某些動作,必須高度專注及投入,這使我更有意識地感受到『活着』的氣息。還有,做陶從力度到用火,效果非百分百可控,必然存在許多非順理成章的狀況,像有次我的陶器碎裂,正猶豫之際,沒想到細女讚美這是『broken beautiful』,啟發我換個角度欣賞事物。」今夏於油街舉辦的「Take Care You 好好聊療展覽」,就以打破的生坯碎後蛻變,寄寓變幻難測的世道中,人若勇於迎向苦難、持續轉念,自會為未來找到新出口。

立即登記接收
image with no details
ELLE MAGAZINE
全城最精采訂閱優惠
立即訂閱
image with no details
專享
COSMART 最新優惠
成為免費會員
立即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