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形容Gareth.T,他絕對是一位滿懷自信、目標清晰宏大、喜歡確立願景,以及做事迅速果斷的創作人。至於Moon Tang,生性敏感脆弱、喜歡隨遇而安、重視當下感受、總是能接受各種突如其來的想法。然而究竟是甚麼原因令兩位來自不同背景,對音樂均有獨特見解,個性截然不同的人走在一起?還是正正因為彼此的「不同」,以致相吸,成為一拍即合的一對?
沒有你的影子

談及音樂,既是兩人的共通之處,也是他們最相異的地方。Gareth和Moon,從創作音樂的經歷,到各自對音樂的理解和成就,均可說是迥然不同。

Gareth自小學習小提琴,成為他初接觸音樂的橋樑,其後開始投向Hip-hop與R&B的世界,「那時沒有人教我聽,總之覺得很有型,feel good就繼續愈聽愈多。」漸漸又對寫歌產生興趣,愈寫愈多,赴美國著名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就讀後,更名正言順地繼續寫歌。埋頭寫了三年,20歲那年,他終於領略到何為好的節奏、好的拍子、好的歌詞,亦找到屬於自己的寫歌方法。於是《Boyfriend Material》油然而生,「完成整張專輯那刻就已經十分相信自己的音樂。」他的推測沒有錯,這首歌發表後可謂唱到街知巷聞,成為許多二次創作的題材。繼後他又推出《Speed Limit》、《勁浪漫 超溫馨》、《December》等作品。這種獨特的音樂創作風格,當初他是如何塑造出來?「我的目標不限於亞洲,我想達到世界的標準。正正因為目標清晰,我很清楚要做甚麼音樂、寫甚麼的歌。」除了個人創作之外,他還會善用自己的音樂觸角,不時為其他歌手親自作曲、編曲、監製,譬如《Master Class》、《鏡中鏡》、《最後的黃昏》等等。

反觀,Moon則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從小較文靜的她,總是把心力放在胡思亂想上。而過於感性的特質,令她看見拾荒者在她眼前經過,淚水也會不住流下,「我很容易放大身邊一切的感知,正因我在乎。」她成長時獨處時間較多,視音樂為她的玩伴。於是她一直唱一直唱,並逐漸成為她生活一部分。「原來唱自己的感受也可感染別人,不管他人如何解讀,就讓大家自行尋找想要的答案吧。」後來她有太多渴望表達的情感,因而開始學習用筆墨記錄身邊發生的每個當下。一首又一首帶有感染力,同時訴說自身感受的歌曲悄悄面世。無論是《Dear Moon》、《Get Lost》、《How Was Your Day?》,抑或她個人最喜歡的《Floating》,均是她憑歌記錄,當時最真實、或是最糟糕、最混沌的自己,「當你聽見一個人的歌聲,你會知道他唱歌的目的,有些想展現其唱功,有些則着重唱技,而我只想在你面前展現最徹底的自己。」

「當我創作《勁浪漫超溫馨》,從來沒有質疑過它的可能性。」Gareth說。
「那首《floating》,究竟是否真的能唱出我討厭派對的真正原因嗎?」Moon說。
單是從兩人對自己作品的看法,常人大概已無法想像兩人的相知相遇。看似難以交疊的人生軌跡,卻未能阻止兩個截然不同的靈魂最終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