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 涼茶, 中醫, 虛火, 實火, 甘四味, 戒口
Health
熱氣飲涼茶?中醫:「小心有伏!」
Photo: Getty Images
READ MORE
熱氣, 涼茶, 中醫, 虛火, 實火, 甘四味, 戒口

熱氣飲涼茶?中醫:「小心有伏!」

開診至今,收到最多的兩大查詢就是「醫師我會唔會死㗎?」和「有咩要戒口呀?」。欄目初開便談到生死大事實在過於嚴肅,所以今天我們就先來探討一下忌口的問題。

Photo: Getty Images
熱氣飲涼茶?中醫:「小心有伏!」
Photo: Getty Images

開診至今,收到最多的兩大查詢就是「醫師我會唔會死㗎?」和「有咩要戒口呀?」。欄目初開便談到生死大事實在過於嚴肅,所以今天我們就先來探討一下忌口的問題。

我的病人都知道,我從不

我的病人都知道,我從不要求他們忌口。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食物的確是

我的病人都知道,我從不要求他們忌口。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食物的確是致病或令疾病變化的一大因素,然而我卻覺得情志更為關鍵。我實在不願意以所謂醫師的權威限制病人的自由,讓病人在盛暑炎夏點一杯凍檸茶都要前思後想、心中高呼「罪過罪過」。當然,該有的醫囑還是不能少;我慣常的做法是向病人解釋一遍診斷結果和當下身體狀況,說明中藥或針灸的治療方向,再提出生活上有何配合可令病癒更迅捷,至於是否配合、配合多少,就由病人自己全權負責。

但是有一種本地神枱級

但是有一種本地神枱級的國民飲品,真的讓我萬分頭痕,不知應該如何解

但是有一種本地神枱級的國民飲品,真的讓我萬分頭痕,不知應該如何解釋其利弊之處。此飲品擁躉無數,不但總有一間在左近,更是總有一款啱你飲。無論是生痱滋、喉嚨痛、感冒、便秘、口乾等等甚麼不適,都是一碗搞掂,十元八塊醫好一個病。港人對涼茶確是有種謎之信心,爆棚到有病不看醫生,找涼茶鋪阿姐就是了。今日要分享的就是醫師媽的「涼茶中伏記」。

亂飲涼茶,越飲越病我的

亂飲涼茶,越飲越病我的慈母乃是一位相識滿天下、風風火火的性急女子


亂飲涼茶,越飲越病

我的慈母乃是一位相識滿天下、風風火火的性急女子。有天她忽覺「熱氣」(不知為何大家看病時總愛說覺得自己很熱氣,到底是如何熱怎樣熱,卻常常說不出個究竟來),晨早Whatsapp小女求方;問她症狀,她回說口瘡兩粒、牙痛一晚,也自動自覺拍了舌頭的照片傳給我。根據望診問診,再結合她那幾天晚晚煲劇到凌晨的作息和我平素對她體質的了解,初步推斷為虛火上炎,治以滋陰降火為主。正當我傍晚下班準備好適用藥物,打算回娘家探望並確診處方之際,忽然收到她來電。

「我標哂冷汗,好頭暈,胃又

「我標哂冷汗,好頭暈,胃又絞住絞住,好辛苦呀,要唔要call白車?」母親大人虛弱

「我標哂冷汗,好頭暈,胃又絞住絞住,好辛苦呀,要唔要call白車?」母親大人虛弱又急躁的聲音響起。我三步併作兩步趕回家中,發現其所言非虛,心中不禁疑惑,本來是小病,一、兩劑中藥足矣,怎麼數小時間病情變化如此之大?

「我牙痛到不得了呀!五樓

「我牙痛到不得了呀!五樓芬姨話佢上次都係咁,飲碗廿四味即刻冇事,咁隔

「我牙痛到不得了呀!五樓芬姨話佢上次都係咁,飲碗廿四味即刻冇事,咁隔離樓阿娣姨喺涼茶鋪做嘛,佢又話包搞掂喎,收工拎咗一樽俾我,我飲完就咁樣喇,咩事呀究竟?」

但是有一種本地神枱級

但是有一種本地神枱級的國民飲品,真的讓我萬分頭痕,不知應該如何解

你問我咩事?我才想問你、芬姨和娣姨咩事吧。我多麼想說,你們犯了以下三戒啊!

1. 實火虛火傻傻分不清!

2. 雖然一樣米養到百樣人,但同一碗藥真的很可能醫不好一百個看似有同一種病的人啊!

3. 以訛傳訛!信隔離邨的陌生人、微信長輩圖和朋友圈宣傳文都不信本醫師!

涼茶是藥;藥不能亂吃;所

涼茶是藥;藥不能亂吃;所以涼茶不能亂飲。生痱滋也好、牙痛也罷,其實在中

涼茶是藥;藥不能亂吃;所以涼茶不能亂飲。生痱滋也好、牙痛也罷,其實在中醫學的角度可以有很多原因,不止虛火實火,甚至連脾虛腎虛也可以是病因。一碗藥效為清熱瀉(實)火的廿四味,又怎可能包搞掂一切看似熱氣實非熱氣的虛火病症呢?

涼茶是藥,藥用得不妥會

涼茶是藥,藥用得不妥會令病情惡化;所以涼茶不能亂飲。母親的病因為一

涼茶是藥,藥用得不妥會令病情惡化;所以涼茶不能亂飲。母親的病因為一碗廿四味而完全轉化為另一個病,於是我本來準備好的藥物也派不上用場了。唯有先用針灸緩其不適,再迅速擬方急急腳跑落藥房執藥煲藥,弄得一片兵荒馬亂。

涼茶是藥,藥應該對症而

涼茶是藥,藥應該對症而下;所以涼茶不能亂飲。經此一役,我明白到娣姨工

涼茶是藥,藥應該對症而下;所以涼茶不能亂飲。經此一役,我明白到娣姨工作的涼茶鋪實在非常足料,日後若見腸燥便秘,我也必須要幫襯一碗火麻仁。甚麼?你也想飲?說了三遍涼茶不能亂飲,你還未看懂?為了身體著想,還是快從頭再讀一遍罷。


本文由90後註冊女中醫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