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r Loss Treatments for Women關於女性脫髮
Health
Hair Loss Treatments for Women關於女性脫髮
Photo: Gettyimages
READ MORE
Hair Loss Treatments for Women關於女性脫髮

Hair Loss Treatments for Women關於女性脫髮

女性脫髮和很多因素有關,包括基因、環境、壓力、頭皮護理不當(例如常常拉扯頭髮、駁髮、電染等等)、免疫系統失調、不良飲食習慣、疾病、藥物,以及產後等,要改善必須對症下藥。

Photo: Gettyimages
Hair Loss Treatments for Women關於女性脫髮
Photo: Gettyimages

女性脫髮和很多因素有關,包括基因、環境、壓力、頭皮護理不當(例如常常拉扯頭髮、駁髮、電染等等)、免疫系統失調、不良飲食習慣、疾病、藥物,以及產後等,要改善必須對症下藥。

與連續生長的指甲不一樣,頭髮的生長並非連續性的,而是周期性的。人的

與連續生長的指甲不一樣,頭髮的生長並非連續性的,而是周期性的。人的一生,可以經歷大約10至20個頭髮周期,而每個頭髮的生長期為二至六年,處於生長期的頭髮細胞分裂活躍,正常大約有85至90%的頭髮都是處於生長期。生長期之後,便是2至3個星期的衰退期(佔所有頭髮的1%),這時候,頭髮不會變長變粗,而且毛囊細胞準備進入細胞死亡的階段。衰退期之後,便是休止期(佔所有頭髮的10至15%),這時候,毛囊逐漸萎縮,頭髮完全停止生長,容易脫落。當頭髮脫落後,毛囊又會再長出新的頭髮,重新開始生長周期。

一般人每天脫落50至100條頭髮屬於正常,如果發現每天梳頭時脫落的頭

一般人每天脫落50至100條頭髮屬於正常,如果發現每天梳頭時脫落的頭髮多於100條,便有機會代表休止期的頭髮佔所有頭髮之中多於15%,亦代表有脫髮危機。
一般來說,女性常見脫髮問題有以下幾種:

1女性型脫髮(Female Pattern Hair Loss,FPHL)

與連續生長的指甲不一樣,頭髮的生長並非連續性的,而是周期性的。人的

又稱為「雄激素性脫髮」,通常發生在25至30歲後,因為雌激素減少,又或者體內有大量男性荷爾蒙,轉換成DHT攻擊毛囊,令毛囊萎縮,導致脫髮。女性型脫髮和遺傳(頭皮的毛囊對男性荷爾蒙比較敏感),又或者卵巢和腎上腺皮質突然分泌很多雄激素有關(荷爾蒙失調)。

和男性脫髮的「M字額」和「地中海」不同,女性脫髮的一般症狀,大多是分界位置越來越闊、頭髮變得稀疏幼細、頭皮外露等,約有6%的女士有此脫髮困擾。當女士發覺有髮線向後移的情況,通常已經進入了女性型脫髮的中期,同時頭髮分界線明顯變得稀疏和露出頭皮。

2脂溢性脫髮(Seborrheic Alopecia)

一般從20歲開始出現,和頭皮的皮脂分泌過盛阻塞毛孔有關,常常伴有頭

一般從20歲開始出現,和頭皮的皮脂分泌過盛阻塞毛孔有關,常常伴有頭屑、頭皮油膩和痕癢等症狀。當毛囊積聚了過多皮脂,細菌容易滋生而引致發炎,使生長期的頭髮提早進入休止期,造成頭髮掉落問題。通常頭頂及前額兩側的頭髮對稱地變得幼細及稀疏。

3圓禿(Alopecia Areata)

俗稱「鬼剃頭」,任何年紀都有機會遇到,一般認為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讓自

俗稱「鬼剃頭」,任何年紀都有機會遇到,一般認為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讓自己的抗體誤以為正常頭皮的毛囊是細菌,從而攻擊毛囊,導致不規則的斑狀脫髮。

4產後脫髮(Postnatal Alopecia)

不少媽媽在生產後兩至三個月會出現脫髮迹象,症狀通常維持三至六個

不少媽媽在生產後兩至三個月會出現脫髮迹象,症狀通常維持三至六個月,並在半年後慢慢好轉。暫時,醫學界對產後脫髮的原因還不確定,不過認為可能和荷爾蒙急速轉變、心理壓力、產後貧血、生產時遇到劇烈疼痛等種種因素有關,導致頭髮直接進入休止期。

有脫髮問題,建議及早求醫。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患者亦應該尋找壓力來源

有脫髮問題,建議及早求醫。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患者亦應該尋找壓力來源,正視情緒健康釋放壓力,並補充足夠營養(常見和脫髮有關的元素包括鐵質、鋅、維他命A、維他命B12、維他命D和維他命E)。
此外,使用低強度激光或紅光治療,穿透至頭皮皮下組織,可以激活休止期的毛囊轉為生長期,促進頭皮細胞新陳代謝,刺激頭髮生長,增加黑色素生成; 而維他命皮層注射治療(Mesotherapy)則是通過注射生物素、維他命、胺基酸、礦物質及活性藥物等的混合物,於脫髮位置的毛囊內,修復頭髮細胞,改善頭髮稀疏問題。
脫髮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有時需要進行毛囊單位移植或毛囊單位提取手術。詳情需請教專業醫生。

陳筠華醫生(Dr. Lisa Chan) 註冊西醫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學碩士倫敦瑪麗女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學碩士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皮膚學深造文憑

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科深造文憑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醫學文憑

悉尼大學兒科文憑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名譽臨床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