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本身無分冷靜與熱情,沒有激動與狂喜。然而當它跑到我們的臉上時,卻變得忽冷忽熱,喜怒無常,為甚麼?閱畢本文後,熱情冷卻了,剩下三分鐘的熱度,對胭脂來說絕不足夠。冷靜地選,熱情地塗,是大原則。
為胭脂把脈

左至右:
Rouge Blush Colour &Glow胭脂修容組合$505
Dior
胭脂液$240
Dear Dahlia,available at Sephora
Rose Hermès 胭脂$660
Hermès
高訂皮革胭脂$465
YSL Beauty
Rouge Blush胭脂$460
Dior
First Blush限量版胭脂$730
Tom Ford
Les Beiges Water-Fresh Blush胭脂液$480
Chanel
Powder Blush胭脂$470
Chanel
你的膚色(skin tone)是深是淺,是偏黃或是偏粉紅,是面青口唇白,還是紅粉緋緋,應該是一清二楚的。至於肌底色調(undertone),你又有多清楚?在尋找最貼切的胭脂色調之前,我們先要弄清自己的肌底色調是暖色還是冷色。
血管測試是最常用的方法。在自然光底下,細心觀察手腕的把脈位置附近,專注看靜脈色澤,若你看到的靜脈血管主要呈藍色或紫色,那麼你的肌底色調是冷色屬性;呈綠色的代表是暖色屬性。若血管呈藍綠色之間,則是中性。
冷色一族宜選偏粉紅色系的胭脂,如蒙塵玫瑰、吹波糖、藍調粉紅、紫紅色或薰衣草紫;具體一點,粉紅康乃馨是你的關鍵詞。同一道理,暖色一族宜選帶有陽光色彩的胭脂,珊瑚橙、三文魚色、橙啡色、橙紅色或橘子色都能夠帶出肌底的自然暖色。中性一族的冷暖色屬性並不明顯,在挑選胭脂色時以真實膚色甚至妝容風格來決定就可以。
胭脂唇膏龍鳳配
化妝課堂101,胭脂與唇膏需要同一色系嗎?毫無頭緒者,筆者首選是粉紅玫瑰色系胭脂。它猶如每一位女士的胭脂通行證。專業化妝師的金科玉律又是甚麼?Make Up For Ever Field Coach Rex的答案是:「不一定,但需要留意的,是色調的和諧性。如果唇膏以橙調為主,最好選擇同一色調的胭脂。將過多冷暖色混雜在一起會影響日常妝容的一致性。」個人色彩分析導師Emma Li強調,胭脂和唇膏是否襯色並非着眼點,重點是兩者的undertone是否和肌底色調一拍即合。「假如是節日紅唇,胭脂是不需要一起紅,一般會選輪廓色或偏自然一點的色調,否則便會太過火。」她以紅地氈妝容為例,在烈焰紅唇的明星名人臉上,胭脂是非常淺淡的,就是這個原因了。日常妝容貴乎協調,一個焦點就最好。如要突出眼妝,胭脂和唇膏便需要退下火線,不可以多心。談到胭脂的日常,她指出「柔和粉紅、蜜桃色或裸肌色是日妝胭脂的熱選。」
她們最喜愛的

上至下:
Powder Blush胭脂$370
Charlotte Tilbury
胭脂膏$300
Nudestix,available at Sephora
珍珠光采胭脂保育系列$410
Chantecaille
談到質地的比拼,縱使胭脂液和胭脂軟膏是近年新寵,Rex指出粉餅胭脂始終是老中青的最愛。「粉狀是最易操控的質地,只要配合合適的掃具就可以將妝效實踐,控制深淺度和上色範圍。」最熱捧的色調是哪一款?蜜桃色是也。每個女人都希望妝容給人精神飽滿的感覺,而且蜜桃色不會形成皮膚泛灰的問題。
矛盾來襲了,皮膚性質的差異也不可輕視。Emma作出溫馨提示:「油性皮膚的用家,請選擇啞光粉狀胭脂。乾性皮膚一族,需要選用液體或膏狀質地,因為粉狀胭脂對她們而言太乾了,上色和持色度都遜色。」此外,衣着色調與胭脂也有一定關連。根據Rex的分析,衣着鮮艷多彩時,可選淡色胭脂;衣裳淡素時,可選較濃的胭脂色調。
熟齡胭脂三大守則

左至右,上至下:
Shade &Glow Face Palette 光影胭脂修容盤$460
RMK
Amour限量系列胭脂$330
Nars
Artist持色融肌胭脂$260
Make Up For Ever
Mood Boosting Blush 悅色亮顏雙色胭脂$380
Kanebo
對熟齡皮膚而言,胭脂的功能需要帶出好精神,呈現健康神采。第一守則,是質地。乳霜質地或cream to powder質地是熟齡皮膚的最佳拍檔,它與偏乾的皮膚較易融合,易於暈染。粉末胭脂便難於駕馭了,皆因細紋和不平滑的紋理會有積存粉末的風險,令胭脂顯得不均勻。此外,切忌塗抹帶有金粉、閃粉或折射光線的配方。這些特別效果的胭脂會把細紋和皺紋統統「出賣」。第二守則,是塗胭脂的位置。年紀越長,塗胭脂的位置可以相對提高,以對付自然下垂的皮膚。最佳位置是蘋果肌至下眼瞼之間,朝着太陽穴的方向。第三守則,胭脂是亮點。若隱若現、似有若無的恬淡色,會令熟齡皮膚的膚色顯得沒精打采。在髮色飽和度走下坡時,亮眼的胭脂色調是救星,也可以為膚色添上元氣。若果色斑嚴重者,選色時避免梅紅色或帶藍調的色澤,柔和的玫瑰粉紅或偏中性的暖色效果最佳。
胭脂竟是文化載體?

上至下,左至右:
水潤絲光胭脂液 $455
Giorgio Armani Beauty
水潤絲光柔紗胭脂 $465
Giorgio Armani Beauty
Rouge Blush胭脂$460
Dior
談到胭脂的前世今生,相傳古埃及人是歷史上最先將胭脂納入美容程序的人類。埃及人的手工胭脂,是將赭石粉與動物脂肪混合製成。希臘人與羅馬人則以胭脂彰顯社會地位,前者將桑葚弄成碎屑,後者對提煉自硃砂的朱紅色情有獨鍾。然而,硃砂是來自水銀的有毒礦砂,愛靚會被奪命。來到中世紀的歐洲,臉上的一抹緋紅竟成為貧窮的象徵,等同於在農田整天勞動的工人。仕女努力令臉蛋不再泛紅,竟然以水蛭去除臉上的血色,拼命將蛋白往臉上塗,企圖令膚色變白。來到伊利沙伯一世在位的16世紀中葉,胭脂再度回歸,紅髮紅唇被捧為時尚,連帶誇張的緋紅臉頰。放眼法國,端出極白粉臉的Marie Antoinette以超級紅唇搭配鮮艷胭脂,全紀錄在她的肖像畫內。
是燕支、煙支,還是烟支?
古代中國的胭脂,又有甚麼傳奇故事呢?胭脂原名實為燕支也,它以燕支山出產的紅藍花製成,匈奴遂以「燕支」為名傳入中國。由此推斷,胭脂在中國起源甚早。另一說法是唐睿宗公主栽種的烟支樹,據後人推斷,應是石榴樹。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對植物製胭脂的做法有詳細記載,並列出紅藍花、山燕脂花、石榴花、紫色落葵四大種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