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妝化,還是美妝藝術化?兩者界線越來越模糊了,然而藝術聯乘美妝卻教懂我們,藝術如何可以揮一揮衣袖便輕鬆入屋。負擔得起的,是提升品味的生活美事。負擔不起的,細閱這些觸不到的美妝藝術,也是三分鐘的小確幸。若要日日有藝術,我們必先要有眼界,始能明瞭當中的境界。

「藝術聯乘美妝」絕對不是一股此起彼落的潮流,它是一場越演越烈的藝術消費運動。當消費者對於「性價比」的觀感已超出產品的成分配方,偶爾希望感情用事,包裝美學便有一定的話語權。這項話語權,近年變得越來越強勢了,情況一如時裝品牌聯乘藝術般流於氾濫,在良莠不齊的邊緣上徘徊。我們需要眼界,並培養切合個人品味的選擇性。
植村秀與路易威登

千禧年初是藝術家與時尚美妝品牌跨界合作的「萌芽期」,Shu Uemura 的潔顏油藝術企劃「Shu by Ai」有意無意地設下入場門檻。2003年是一個重要年份。3月份,這邊廂日本殿堂級當代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的作品首度落戶高級時裝品牌Louis Vuitton 的2003 春夏系列,成為鋪天蓋地的亮點,也讓世界看見時裝聯乘藝術是「生金蛋」的潛力股,時任創作總監Marc Jacobs 成為集大成者。那邊廂醉心藝術的日本彩妝大師植村秀先生於9 月斥資贊助一位新派浮世繪風畫家在洛杉磯的個人畫展《Sukutoko 》。2004 年在四色王牌潔顏油Skin Purifier 圓柱瓶身亮相的四位江戶時期少女,便是出自那位年輕藝術家的手筆。她的名字叫山口藍(Ai Yamaguchi)。當年植村秀聯乘山口藍的藝術企劃系列於8 月8 日在香港設計中心揭幕,那一天,香港市場首次體驗藝術家與美妝品牌跨界聯乘的洗禮。

此後,主攻不同創作媒介的藝術家和工藝名所,獲獎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產品設計師,貼地的離地的,我們想像得到的,想像不到的,都樂於為美妝產品穿上扣有「藝術氣息」的華衣美服。為了瓶上的那個圖案,那個矜貴得捨不得開箱的包裝盒,消費者心甘情願多付轉嫁在他們身上的「代價」。畢竟,由產品轉化成藝術品的過程裡,是一種美學的演繹,也是品味的育成。
水晶的流動光影

時間巨輪一轉來到2022 年10 月,法國水晶名所Lalique 邀請美國燈光藝術家James Turrell 設計水晶香氛瓶。當你知悉品牌創辦人Rene Lalique在20世紀享有「燈光雕塑家」的美譽時,21世紀與James Turrell 的邂逅是識英雄重英雄的跨世紀章節。首次染指小型作品的James Turrell 設計了兩款以幾何圖案為主軸、靈感來自亞洲佛塔(stupas)的彩色香氛瓶,名為「Range Rider」和「Purple Sage」,重量為8.4 安士,各限量100 件,於品牌位於Alsace 的工廠全手工製作。在Lalique 的歷史裡,這是首次由外聘藝術家設計香氛瓶,過程耗時四年。佛塔對於James Turrell 的吸引力與金字塔不相伯仲,光影在充滿靈性的紀念碑塔有着舉足輕重的份量,既能採集光線,讓光線穿過淡淡的拋光彩色水晶,並透射出來。每個Lalique x James Turrell 的香氛瓶,索價25,000 歐元。